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让批评美起来

2004-03-24 06:30:41 

  某校对老师有个约法三章,即不准批评孩子,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该校一位辛姓教师因无法接受如此“苛刻”规定愤而辞职。这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学生应不应该批评?
  教育的目的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前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是检验教育工作的标准和尺度。无论是赏识还是批评,无论是激励还是教导,只要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将表扬和批评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真正的教育应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充分感受、体验、欣赏到真、善、美,并主动完善自己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
  当然,批评必须得法。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本着民主、和谐、平等、善意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激励中可能包含着善意的批评,批评中有时蕴藏着赏识,赏识中又大多渗透着激励。那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工作艺术的批评,是能够为学生接受的。

  □ 徐海英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听证,赶时髦还是重实质
下一条:看这“浑水”有多深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