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关于加快实施山东人才战略的思考

2002-07-06 06:04:05 

  □人才资源不等于人才资本,人才只有经过培养和智力开发,才能把潜力变为现实。只有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配置人才,才能把优秀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实现人才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促进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人才流动实行柔性化是人才政策的一个创新。它将突破传统的户籍管理,国籍、地域界限等种种政策难点,达到“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共享”的最佳用人模式。我们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以柔性服务方式来鲁创业
  □我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但人才存量有待提高,人才投资与回报制度尚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与积累适度优先的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我省人才领域与其它领域一样,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为此,我们必须深谋远虑,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要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专门人才为重点,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机制,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新理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二是树立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明确人才资源不等于人才资本,人才只有经过培养和智力开发,才能把潜力变为现实,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三是树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理念。明确人才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配置人才,才能把优秀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实现人才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促进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四是树立人才竞争国际化理念。我们应有国际眼光,制定好的政策,寻找最佳办法,开发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
  以人才柔性流动为突破,大力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人才流动实行柔性化是人才政策的一个创新,它将突破传统的户籍管理,国籍、地域界限等种种政策难点,达到“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共享”的最佳用人模式。柔性流动服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户口不迁、编制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入世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以柔性服务方式来鲁创业。
  推进我省人才柔性流动顺利开展,关键是要制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必须在打破人才壁垒方面有新的突破。比如:要改革户籍制度,淡化户口作用,对以柔性流动来我省的人才,对来我省服务的海外专家、留学人员,实行“绿卡”制度,享受本地公民待遇,来去自由;要改革分配制度,允许来我省服务的海内外人才以技术、专利、知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另外,在投资创业、购房用地、子女入学就业、税收等方面实行倾斜,努力为来鲁创业的各类人才营造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为重点,提高人才队伍的国际化素质。入世后,人才活动领域的全球化,要求人才素质必须国际化。而人才素质的国际水平之主要标志是素质的综合化,也就是人才必须是智能型和复合型的统一。具体说来,一般应具备四点:一是德与才结合,即德才兼备。二是知识与能力结合,即才、学、识兼而有之。三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即智商、情商、意商的有机统一,靠智商得以起步,靠情商得以发展,靠意商攻克难关。四是中外文化的结合。既了解国情,又熟悉国际法则、惯例,具备世界眼光。
  提升我省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国际化素质,要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个教育资源,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人才培训应面向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和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培训,要着重提升人们的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国外培训要从实效出发,把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结合起来,把课题研修和攻读学位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与实习锻炼、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最近,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三百人才培养计划”,即通过公开招考、签订协约的方式,选派一批文化层次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好、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到国外进行中长期培训,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名工商管理硕士、100名高层次投融资人才、100名熟悉世贸规则的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才管理运作机制。机制,一般是指符合规律的游戏规则。我省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机制不健全,运作不灵活,这个问题不解决,我省人才资源开发就很难形成良性循环格局。目前,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人才管理和运作机制。主要包括:
  人才管理机制——根据“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的多种管理模式,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的宏观人才管理机制,创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环境。人才配置机制——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配置人才资源,实现由组织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真正使知识资本化、人才价格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要改变在人才管理上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着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培养对象的遴选、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培养途径、手段等方面,要改进方式、创新形式、创出成功模式。人才引进机制——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并重,在引进方式、资金扶持、创业环境、工作生活待遇各个方面,制定出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我省吸引和凝聚人才的优势,建立起引进人才智力的有效运作系统。人才储备机制——凡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都可以成立人才储备中心,将一些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能落实单位的紧缺人才集中起来,提供基本的生活学习条件,为他们提升能力、推荐就业、升学深造服务。人才薪酬机制——我省应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落实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办法措施,探索出以管理、专利、技术、成果入股,实行期权制或税后利润分成的路子,形成体现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反映人才价值的多种激励方式并存的分配体系,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同时,还要大幅度提高驻鲁知名人才的生活待遇,并对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
  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面对入世挑战,我省的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为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基础。一是必须加快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各级要加大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人才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一流的硬环境。同时,要完善机制,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搞活内部经营与管理,有条件的还可以搞股份制人才市场,实行政府控股。二是强化市场功能,拓宽服务领域。要在继续搞好有形市场人才交流的同时,拓展人事代理、发展猎头服务、开展人才测评、加大人才培训,培育人才市场新的增长点。三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要在实现全省人才市场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省并与国内外人才市场联网的人才信息网络系统,在我省形成集市型和信息网络型并举的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对人才中介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障人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的要求,还要建立人才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规范人才中介机构的经营运作。
  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实施人才开发优先战略。我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但人才存量有待提高,人才投资与回报制度尚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与积累适度优先的战略。要拓宽投资渠道,改变政府单一投资的做法,通过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和国际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资机制,并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努力提高人才投入的回报率。
  我省实施人才资源开发适度优先战略,必须解决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切实做到政府教育拨款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按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安排。二是完善建立科技风险投资保障机制,为转化高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金扶持和担保。三是加快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智力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其凝聚人才、开发人才的作用。四是建立人才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重要科研项目的启动以及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补助等。
  国内外“人才争夺”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严峻局面。据欧盟委员会2001年3月公布的一份文件称,欧盟范围内仅两个产业的人才缺口就达170万。去年7月,便通过了在缓解各成员国人才短缺压力的“欧盟移民政策新建议”。规定各成员国雇主如在四周内无法在当地招聘到合适员工,雇主可以自由决定招聘外来移民填充本企业的职位空缺;针对专业性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各成员国可以采取特别措施(如发放绿卡)予以解决,并可以自主决定专业水准较高的人才市场对非欧盟成员国公民的开放程度。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在国内,地区之间的“人才争夺”已全面展开。上海从1994年开始,就提出了构建人才资源高地战略,“九五”期间人才总量由77万增加到113万,其中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5万,每年增长7·9%。去年5月份,又提出了人才高地建设新的目标战略。提出2005年要把上海建成亚洲人才资源高地和全国人才聚集中心,人才总量达到137万;2015年基本形成世界人才资源高地,人才总量达到198万,真正把上海人口优势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北京制定了人才之都战略,使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为人才聚集中心。深圳正在抓紧构建人才特区战略,抢占新一轮人才争夺的制高点,计划“十五”期间引进国内外人才20万,提出把深圳建成科技创新宝地、知识致富乐园。江苏从跨世纪发展高度,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地位,把人才作为实施“科技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的基础来抓。广东省制定了多元化创新吸引、立体化人才培养和制度化人才使用三大机制。
  单宗杰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