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两化”联动:城郊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2002-08-10 05:47:01 

城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先导作用?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是重要途径

  编者按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三农”的前途和命运。考虑到这一选题的重要性,我们特以专题的形式,约有关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希望对关注这一问题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是指城市郊区这一特殊地域在经济发展中,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城乡经济发展规律,将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结合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的战略实施过程。“两化”联动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联动,即在充分考虑农村经济产业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尤其是将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以实现产业化与工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联动,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现阶段就是将散布各方的乡镇企业适度向小城镇集中,以产业的集中带动人员和生产要素的集中,从而促进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三是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联动。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农业产业化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壮大了支柱产业,提高了农村工业化水平,同时,还促进了交通、通讯、教育、文化、体育、旅游、饮食、信息、金融、保险、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联动发展,是由城市郊区的特殊位置和“两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形势要求所决定的。首先,城市郊区具有“两化”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其次,“两化”之间互为发展条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两化”必须结合才能共同发展的这种联动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进入新阶段后,要实现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然要求“两化”的联动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两化”的联动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选准“两化”联动的结合点
  推进“两化”联动发展,关键是选准“两化”联动的结合点。就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是“两化”联动的最佳结合点。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小城镇已基本形成网络,发挥了连接中心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作用。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农村工业化一定程度上的孤军突进,减缩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减缓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从而也延缓了现代化进程。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强化规划,优化布局,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重点建设好基础设施完善、辐射能力强、产业与人口积聚度高、功能齐备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一批区位优、实力强、后劲足、辐射广的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将山东的城市化水平尽快提升到接近世界城市化50%的平均水平,从而真正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就是将城市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注入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推动“两化”的联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目前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言,开发推广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主导产品,是工作重点。但由于我们过去科研的重点过分集中于种植业(尤其是粮、棉种植),而忽视畜牧业及其它多种经营,过分偏向于农业生产的产中技术,而忽视产前、产后和加工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注入产前、产后的力度。产前、产后的科技管理,体现在良种的选育、推广和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方面,它起到保证主导产品的农业附加值不被流失的作用和提高农产品上市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以调整。在科技体制上,应按照“科技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原则,创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学科综合科技服务组织,并形成一定范围的网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农业的功能。
  选择合适的推进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必须选择合适的推进机制。在“两化”联动的初始阶段,宜采用政府推进机制,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施。政府推进机制的实质是对“两化”联动发展战略实施启动、引导、扶持和调控。待“两化”联动步入规范化轨道后,主要运用市场推进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来驱动、调节发展。这里,政府推动是关键,市场驱动是基础,制度创新是保证。
  在政府推进机制方面,主要是:(1)建立有利于“两化”联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进步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实现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转化新机制,建立适应城乡科技人员自由流动的科技管理体制。(2)建立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管理体制,目的在于发挥政府在区域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指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整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协调、指导、服务和保障的职能。(3)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政府应引导城乡金融机构在对“两化”联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引导城市的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建立以各类企业和城乡居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4)建立搞活土地流转的经营机制。针对土地使用制度中的缺陷,注重加大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力度,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的要求,加速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使用制度框架,促进土地合理流转。(5)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市场推进机制方面,主要是:(1)建立市场化的农业资产运营机制。农业资产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流动、组合和运营,并以此实现保值增值。(2)完善“两化”联动中的利益协调机制。(3)建立健全城乡市场体系。当前尤其要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同时,还要重视培育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和各类中介服务市场。
  在制度创新机制方面,主要是:(1)进行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适度集中。可建立农村工业资产管理公司,对各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评估,并招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调整不同社区的乡镇企业利益关系,使企业形成独立于社区的行为目标与利益机制。通过产权制度创新,使乡镇企业产权突破地缘性和封闭性的束缚,促使乡镇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逐步向城镇集中。(2)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排除人口向城镇集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要研究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积极鼓励投资移民。
  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调节作用。在推进产业集聚和市场集聚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搞好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鼓励龙头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向城镇专业经济区集中,以提高其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在推进人口集聚过程中,关键是要切实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制度成本。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其吸引和辐射能力。
  以“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为目标,加快“两化”联动发展步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通过产业集聚和市场集聚,有利于形成空间集聚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辐射源。第二,人口集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文化交融,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就业机会、价值观念和行业规范,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通过区域城镇经济的集中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小城镇升级。
  加快产品多元化和产业多样化步伐,培植企业群落和产业群落。实践证明,专业化特色产业区是一种具有创新活力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一村一镇一品”、“一县一区一业”的特色经济,能有效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加快产品多元化和产业多样化的基础上,着力培植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群落和产业群落,谋求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速度、质量、灵活性、知识、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确保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和专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理顺利益关系 完善支持体系
  要重视建立利益机制、风险机制,使产业化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改进龙头企业与农民、中介组织与农民、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各种产加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和连接机制,将平等合作、利益互惠、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贯彻到农业产业化中,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服务组织。要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如农民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在现阶段,要鼓励现有的官办、社区办和民办服务组织,在相互配合、不搞垄断的前提下,各显其能,共同促进产业化的发展。要有意识地弱化官办组织,发育民办组织,不断健全机制,扩充网络,延伸功能,与广大的农户利益融为一体。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体系包括财政、信贷、保险和科教等方面。由于整个支持体系的主体是财政支持,所以必须重点强化,并依法稳定下来。要改革财政资金的部门分割体制,加强对农财农贷的监管,改善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重视农业保险建设,规范险种和保险公司的农保行为,允许和鼓励国家、企业及民间的合作保险共同发展。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副教授、教授)
  ■解 慧  冯 雷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