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传承与拓展

2002-09-14 06:37:17 

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20世纪后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开辟出的一块崭新领域。邓小平是这一崭新理论的奠基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其坚定继承和大胆开拓者。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不难看出这一发展中的一脉相承性和大胆创新性。
  
   邓小平对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杰出贡献

  突破了传统观念和多年来实行的经济模式,大胆地作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和应当搞市场经济的正确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都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实行社会生产的有计划调节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所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全社会的公有制,私有制不复存在。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3页)。虽然列宁领导的苏联建立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社会基础之上,但他同样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任务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领导了社会主义国家对计划经济大规模实践的斯大林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只限于消费资料,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能调节社会主义生产。
  从苏联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实践表明,这一体制弊端十分明显,极大地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事实表明,市场经济的出现从根本上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伴随这一发展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一般商品经济萌芽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氏族公社后期,作为商品经济高级形式的市场经济则形成于生产力水平很高、建立了大工业生产分工体系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市场经济却不只存在也并不会终止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只要它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就行。事实还证明,市场机制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优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调节方式。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在于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一是区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样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最基本的市场经济特征,就是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调节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直接反映了邓小平的理论观点,即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创新之一:重新塑造市场主体
  通过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培育和塑造能够展开充分有效竞争的各类市场主体。
  ——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确立各种经济主体的应有地位。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
  ——赋予公有制经济以新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正式使用了“混合所有制”的新概念。
  ——提出了公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新论断。   
  ——对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新构思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途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继续推行政企分开。(二)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四)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通过分配制度理论的创新,对各类市场主体以新的激励机制。
  关于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指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以后,新增添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内容,且进一步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因此,“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创新之二: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机制两方面都有新的论述,前者为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后者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创新之三:建立健全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要置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综合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是现代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控经济。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
  ■张卫国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