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财富周刊

 

罗庄念活科学发展经(上)

2004-07-09 10:04:54 

  名片

  物换星移,潮起潮落。
  波澜壮阔的科学发展洪流,在罗庄大地上已持续奔腾了近10个春
秋……
  十年来,临沂市罗庄区咬住发展不放松,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
学发展观,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区”,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94年12月建区时的2.8倍、4.7
倍和2.1倍。
  如今,走进罗庄区,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屹立眼前,人心
思变,人心思上,处处是有序的竞争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鼓科学发展之劲 小镇十年变新城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也唤醒了罗庄这块
沉睡的土地。罗庄人逐步认识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的道理,他们因地制宜,艰苦创业,开创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工稳农、
城乡并举、工商交融、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经过10多年的辛勤耕耘,
1994年12月建区时,罗庄乡镇企业发展闻名全省,企业总数已发展到
1815家,罗庄镇一跃成为“山东第一镇”,形成了建材、纺织、煤炭、
日用瓷、机械、墙地砖、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一座农民
工业城。
  1994年12月17日,罗庄翻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经国务院批准,
临沂撤地设市,以中国明星乡镇———罗庄镇为中心设立了罗庄县级
行政区。当时全区下辖6个乡镇,225个行政村,40万人口,总面积37
0.6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7.8亿元,财政收入为7000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82元。
  建区伊始,百业待兴。全区干部群众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千方
百计鼓干劲,面对困难,奋发图强。罗庄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
创新、奉献、唯实、争先”的罗庄精神,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
上形成共振。
  一时间,全区干部群众不甘落后,人心思上,树立“科教兴区、
工贸强区、依法治区”的工作方针,咬住发展不放松,谈的是如何发
展,想的是怎样发展,“扑下身、沉下心、不惜力”拼全力求的是发
展。

  工业强区势头强劲

  罗庄区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积极实施了
全方位的调整战略,将解放思想融入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促使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区委、区政府本着
“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思路,引导企业适
应动态的市场,时刻进行动态的调整。
  产品结构时刻在调整。罗庄区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通过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利用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工艺技术
进行嫁接改造,加大研制开发新产品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全面
提升产品质量。全区先后引进欧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200
多台套,高科技人才1000多名,促使日用瓷由原来的普通瓷向骨质瓷、
象牙瓷、保健瓷调整,墙地砖由原来的低档次向中高档次调整,纺织
业由原来的以纺为主的初加工向以织布、印染和服装制作等为主的深
加工方向发展,先后培植出“大宝”、“华唯”、“江唯”、“金罗”
、“新光”等一批名牌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而且还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
  产业结构时刻在调整。罗庄区努力向着高新技术工业城方向迈进,
引导企业变跟着别人学为引领潮流,以高新技术的增量盘活传统产业
存量,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加大,新兴建材、电子、生物制药、灭
菌牛奶、基因工程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形成后发优势,成为罗庄经
济新的亮点,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向精密陶瓷、复合材料、新兴建材、
新型燃料、轻工纺织、工程塑料、高科技电子、生物制药等多元化发
展,并发展起科技型企业100多家,科技贡献率达49%以上。
  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投入观念时刻在调整。为此,罗庄
区重金打造现代工业城,把新上技改投入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重点来
抓,鼓励扶持企业转变观念,做到“我要发展必须投入”;面向市场,
精选项目;放宽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工业投入新优势逐渐形成。
十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新上技改投入100多亿元,研制开发新产品上
千个,促使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和扩散,使全区工业
实现了产业产品结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2003年,该区先后完成新
上与技改投入达26.8亿元,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11个,投入过1000
万元的项目72个。
  罗庄区已有2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80家企业获
得了自营出口权,累计在国外兴办生产企业4家,投资设立贸易公司
和办事机构30余家。目前,年产日用瓷18亿件、建筑陶瓷3.5亿平方
米,成为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江北第一瓷都”。

  龙头企业连万家

  罗庄区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变
城乡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大力推进“富民工程”,千方百计缩短乡
村与城市经济差距,使农村经济搭上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车。罗庄区
一直本着以工促农的方针,引导各乡镇、各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交
通优势,各自选择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积极进行农业的综合开发,调
整农业内部结构,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使全区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
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区迅速形成了
盛能乳业公司、江泉肉制品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8家,每家企业都建
立了相应的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区,成为辐射带动全区发展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的“辐射源”,带动起50多个专业村、1200多个种养示范
户,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临沂盛能集团,2001年投资9000万元,
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生产的国际最先进的灭菌纯牛奶生产线,兴建了盛
能乳业公司,年处理鲜奶13500吨,并在全区建有11处奶牛养殖基地,
共派出150多名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帮助指导,带动群众饲养奶牛6
000多头。
  同时,罗庄区农村集体企业飞速发展,相继建起村集体企业300
多家,集体资产存量近30亿元,其中161个村居达到了小康村标准,
并有17个村居成为亿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
长,也为减轻农民负担打下了坚实基础。5月21日,罗庄区委、区政
府郑重宣布,罗庄区将在全市率先取消农业税,并从今年夏天开始免
征农业税及附加,取消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目前,该区217个村居
农民实现了零负担。

  城市建设重质变

  规划先行。建区伊始,罗庄区委、区政府超前决策,超前运作,
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配套、高水平管理”的原则,
突出精、美、新特色,制定了“一年完成规划、三年形成框架、五年
大变样、十年大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科学编制了罗庄区40平方公
里分区规划和1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详细规划,把城区发展定位为“现
代化工业城、商贸城、花园城和文化娱乐城”上,按功能规划为工业
及技术产业区、商贸区、文化教育办公区、生活居住旅游区。罗庄区
还明确提出城市建设风貌起码要五十年不落后,不仅要注重使用功能,
还要建成旅游景点,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结合,把城市建在
花园中,集中建设精品工程。
  化解资金矛盾,聚社会财力从事现代化城市建设。建区之初,罗
庄的区财政收入仅有7000多万元,如何解决好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罗
庄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了多元化投资,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走出了一条“政府带动、政策拉动、市场推动”的多元化投入的新路
子。调查统计,建区以来,罗庄区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高达30多亿元,
而政府财政性投入不足20%。
  道路是城市的筋脉,脉络畅顺,城市则活。罗庄区新区城市建设
一拉开帷幕,该区就率先规划修建了“七纵七横”的主要道路框架,
绿化带、隔离带、供电、通讯、排水等各类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避免了“拉链”式劳民伤财的恶性循环。该区先后投资近
10亿元,修建了154条360余公里的高等级城乡道路,并实施完成了自
来水三期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吨,自来水普及率100%;
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健全了全区电力、通讯设
施,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区,成为沂蒙山区第一个“电话区”。
  竭力做活经营城市文章,实现以城聚财,以城养城,形成城建投
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罗庄区让利于投资者,采取拍卖、有偿转让、资
产置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把城市道路、桥梁、供热、供气等城
市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广泛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城市建设,先后
公开拍卖转让了城区14条主要道路的保洁权、4条主要道路的广告发
布权及部分城乡道路的绿化权。
  如今,登上17层高的罗庄区行政办公大楼顶层,放眼远眺,高楼、
宽路、绿地、碧水相映成趣,一个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
高品位现代化新城区雏形尽收眼底。
  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28亿
元,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达21万余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4亿
元。
  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4.84亿元,实现增加值28.01亿
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02亿美元,
工业用电量全市第一。
  罗庄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结硕果:2003年,全
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88元,增加212
元。
  罗庄区新城区已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到15.6万
人,栽植名贵花草树木120多万株,建成绿地400多万平方米,城区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38%。
  罗庄区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在全区形成了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了全区各项社
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立科学发展之志 龙头企业领风骚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罗庄区历届领导班子关注的焦点问
题。
  过去,由于跟风发展,罗庄虽然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粗放、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多属于高耗能、
高污染项目,并且同类产品太多,同一产业太多,同一链条的企业太
多,产品种类少,工业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低,在市场大潮中的竞争
力差。据统计,1994年建区时,全区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日用瓷、墙
地砖、粗纺、小水泥、翻砂铸造、搪瓷等低档产品。当时区里最大的
企业新光纺织公司年产值才1.2亿元,利税不到1000万元。
  罗庄区抓住每次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培植骨干规模企业,竭力
培育龙头企业群体,建造企业“航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了
罗庄工业的历史性变革。
  本着“择优扶强、开放搞活”的思路,罗庄区坚持实行区级领导
包重点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外
部环境,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收费、评比等活动,对年纳税100万元
以上的企业实行了挂牌保护,积极培植骨干企业,形成了骨干带动优
势,逐步形成了以华盛江泉集团、美华集团为龙头的高档陶瓷、建材
生产区,以新光集团、联合毛纺公司为中心的纺织工业区,以江泉木
业和双月园集团为骨干的木业加工区,以江泉肉制品公司、盛能集团
为主体的肉制品产业区,真正实现了骨干企业带动发展的规模经营,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连片发展。
  罗庄区还引导骨干工业企业利用各种政策、各种渠道,走产科研
道路,全面实施科技推动和增量拉动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新
技术的增量盘活传统产业存量,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
  2003年,该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全区累计发展到128
家,出现了以陶瓷、木业、食品加工、热电联产为特色的华盛江泉集
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光实业集团,以日用瓷为特色的美华
集团,以产业化农业为特色的盛能集团,以煤炭、建材、钢铁为特色
的宏达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形成了群雄逐鹿之势。

  华盛江泉造大舰

  华盛江泉集团是临沂市沈泉庄村的集体企业,15年来,该企业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拥有36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60.
5亿元、员工3.5万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5家合资企业的国家级大
型企业集团,成为罗庄区乃至临沂市的经济“领头羊”,连续两年跻
身全国企业500强之列。2003年,华盛江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1.6亿
元,利税3.49亿元,今年1—4月份累计实现利税1.2亿多元,真正
成为罗庄的支柱企业,占据了全区规模经济的半壁江山。
  1989年9月,铮铮铁骨的沂蒙汉子王廷江毅然把自己勤劳致富积
累的拥有420万元固定资产和180万元流动资金的白瓷厂捐献给了村集
体。从此,王廷江带领全村人开始了新的创业。
  罗庄建区时,华盛江泉集团还远算不上临沂市的强势企业。罗庄
区委、区政府领导曾多次与王廷江交谈,叮嘱他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小
农意识,要大手笔、大气魄加快发展,从而激发了王廷江的创业发展
热情。
  2001年4月,华盛江泉集团以引领时代潮流为信念,果断投资5亿
元兴建了江唯陶瓷公司,新上12条高档墙地砖生产线,生产设备、技
术、配方全部从国外引进,产品档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统计,目
前华盛江泉集团的瓷砖生产线已达到18条,年产中高档墙地砖3500万
平方米,成为全国瓷砖生产企业的“单打冠军”,产品出口率达40%
以上。
  干就干大的、干强的。继瓷砖生产能力在全国一领风骚后,华盛
江泉集团又先后从德国、日本引进30条火腿肠先进生产线,创建了江
泉肉制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产业
化格局。
  当王廷江看到临沂商城的木业市场格外兴隆,木材加工企业多达
上千家,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时,他又抓住时机,迅速引
进20条木制品加工生产线,组建了木业公司,新上了胶合板项目,达
到年加工各类木材30万立方米的能力。为解决制约板材业发展的瓶颈
问题,经过艰辛的努力,华盛江泉集团与加蓬和赤道几内亚两国签订
了5万公顷森林的伐木权。从此,华盛江泉集团每年经销非洲木材达6
0多万立方米,不仅为临沂市场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成为亚洲最大
的非洲原木进口商。
  华盛江泉集团积极打破旧的思想束缚,突破旧的产业壁垒,另辟
蹊径,超常规创新发展,走多元化投资、集约化经营、新型工业化道
路。2002年着手投资20亿元,开发建设占地200余公顷的综合性智能
化生态社区。
  2003年以来,华盛江泉集团则追求最大效益,围绕年发电量27亿
千瓦时的华盛电厂,毅然投资20多亿元新上热电联产、油脂化工、水
泥建材等项目,实施能源平衡、综合利用,以此调整产业结构、拉长
链条,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产值60亿元,利税近7亿元。
据统计,华盛江泉集团仅这两年的投资总额就达40多亿元。
  如今的沈泉庄,早已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居住楼房化、生活电气
化、农民工人化、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村民人均收入达
到9600元,一跃成为“沂蒙第一村”。

  高新科技看新光

  新光实业集团是罗庄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最
初是以棉纺为主的普通纺织企业。为做大做强企业,罗庄建区后,新
光实业集团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增量盘活传统产
业的存量,运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生产高附加值
产品,又相继发展起面料、服装、毛毯等产业,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提升纺织产品档次,逐步成为临沂市集纺织、服装、毛毯等为一体的
纺织龙头企业,不仅迅速塑造了“新光”企业的品牌,而且进一步拓
展了国内外市场,产品产销率达96%以上。
  2000年,新光实业集团虽然正蒸蒸日上,处于上升期,但钱仲和
等集团领导仍然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感到,纺织品的生产毕竟
是夕阳产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只有走高科技生产的路子,与国
际市场接轨,才能使新光实业集团保持长盛不衰。于是,他们在搞好
传统产业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鼓足勇气,锐意进取,新上了新光
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绿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产业,
致力于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及激光产品、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等
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新光实业集团已成为罗庄区,乃
至临沂市技术含量最高的现代化企业之一。

  陶瓷大王看美华

  位于美丽的双月湖西畔的山东美华集团,1994年经山东省体改委
批准成立。十年间,美华集团董事长王振营积极运作资本,走低成本
扩张之路,几乎每年都要兼并一至两个企业,而且兼并一个成功一个。
通过兼并扩张,美华集团由一个村办小厂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企业舰队,
成为拥有资产5亿多元,集日用陶瓷、建筑安装、房地产、精密铸造、
建材、钢铁、玻璃、进出口贸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年
产日用陶瓷2.8亿件,成为全国日用陶瓷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80%的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为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美华集团董事长王振营时刻调优产品、调
高档次,在集团内部设立了5个研究所,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据
统计,该集团平均每10天就设计制造出一个新款式的品种,每一周就
开发出一种新花色,目前该集团已开发出160多个品种、400多种花色。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罗庄念活科学发展经(下)
下一条:赤胆忠心铸辉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