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留下中国最早的“大胡子”
——我国第一版本《共产党宣言》保存始末
2004-06-30 07:27:47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张景伦 刘海防

  ■广饶刘集一群头顶高粱花子的农民,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一本
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这也是目前我省保存至今的唯一一
本。
  ■刘世厚不时将这本书藏在"雀眼"里、粮仓内、地窖下,历经
两次日军大扫荡,直到1975年他将书捐给广饶县历史博物馆,前后历
时43年。

  1975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找到《共产党宣言》中文
版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问是否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他想再看一眼。陈望道先生看着病重中总理期望的眼神,无奈地摇了
摇头。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位名叫刘世厚
的老党员,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交给了广饶县博物馆。这本小册子就
是周恩来总理要找的我国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刘集村是中国北方一个极普通的村庄。1925年春,这个村里建立
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刘集党支部。作为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
部之一,它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一度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当地的“小莫斯
科”。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共产党宣言》使得这个村庄开始了改变
自身命运以及中国命运的伟大实践,也正是这里一群头顶高粱花子的
农民,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一本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这
也是目前我省保存至今的唯一一本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国内
所存数量也是极少。这本于1920年8月出版、中国最早的中译本《共产
党宣言》发行量当时仅为1000册,是唯一在农民中流传、使用和保存
的珍贵文献。

  “大胡子”来到中国小乡村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就在这时,改变人类
历史进程的《共产党宣言》传到了中国。经陈望道先生翻译后,1920
年8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在上海出版了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
“大胡子”第一次和中国人见面了。这本56页的小册子,长18厘米,
宽12厘米,由于时局恐怖和编印者匆忙疏忽,印好之后才发现,封面
上的《共产党宣言》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大王镇,是一个富有传奇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许
多热血青年。其中,延伯真和刘雨辉夫妇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据刘
雨辉的女儿延桂宁女士回忆:“这本书最早的主人是上世纪20年代初
在济南党组织负责青年工作的张葆臣。我母亲从他那儿得到这本《共
产党宣言》,1927年带着这本书和父亲一起回家探亲,就把这本留在
刘集。”。
  1925年春天,刘集村已建立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党支部之一。首任
支部书记是刘良才,委员有刘英才、刘洪才、刘春山等人。在一个静
静的夜晚,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刘雨辉把这本精心珍藏着的小册子拿
了出来,把它交给了当时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指着封面上的“
大胡子”告诉大家:“他叫马格斯(陈望道的中译本首次翻译时的译
名,即马克思),德国人,他跟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
起写了这本书,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一学他们的书。他们会让我们明白
革命的目的和我们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43年的珍藏历尽艰辛

  为反抗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木器行当沉重的苛捐杂税,1930年9月6
日,刘集支部油印了二三百份传单,组织了500多名党员群众,拿着
大刀、扛着红樱枪、拖着铁锨像潮水般地涌向当时最大的集市韩桥庙
会,砸毁了税收工具,拆了税收棚,赶跑了税收官吏。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于是加强了对该地区革命活
动的镇压。1931年,刘集的革命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埋藏了印刷机,
销毁了大量党内文件和书籍。惟独那本《共产党宣言》没舍得烧毁,
幸运地保存下来。
  后来,刘良才把那本《共产党宣言》交给刘考文。1932年8月,
刘考文预感自己会被捕,就把《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刘世厚,并郑重
地告诉刘世厚:“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
  不久,刘考文被捕入狱。刘良才被叛徒出卖,牺牲在白浪河边。
  刘世厚牢记战友嘱托,用油布一层层将《共产党宣言》包好,并
把它藏到自家房屋的雀眼(农村老式房屋上的一个通风口)里。这是
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刘世厚深知这本书的分量,知道这本书浸透了
同志们的鲜血,下定决心哪怕丢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好它。
  1941年元月18日凌晨,天空飘着大雪,天气格外冷。千余名日伪
军闯进刘集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100多人死伤,村
庄几乎被化为灰烬。刘世厚与村民突围逃到外村时,回首村子火光一
片,他猛然想起藏在老屋山墙上“雀眼”里的那本《共产党宣言》,
就当即潜回村里,在敌人还没有完全撤离的情况下,穿过呛人的烟雾,
从“雀眼”里掏出那本珍贵的革命圣书。此后他不时将这本书藏在粮
仓里、地窖下,后来即使经过1944年的又一次日军大扫荡,也没被发
现。后来直到1975年,这本书再也没离开过刘世厚。 

  昔日指导战争而今教育后人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刘世厚的孙子、现任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
鸿业回忆说,那个时候他还小,只知道老家的一口柜子里藏着一些宝
贝,但具体是什么一直不清楚,爷爷锁着柜子不让看。直到中学毕业
了,爷爷才把一切告诉刘鸿业。当刘鸿业看到了这本《共产党宣言》
时,书脊已经被爷爷用线缝过,封面上的“大胡子”像还很清楚。
  1975年,在广饶县革命文物征集活动中,84岁高龄的刘世厚将保
存了43年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恋恋不舍地献给广饶县历史博物馆。
随同捐赠的还有一些早期中共地方组织人员的书信,油印文件等。博
物馆的同志拿出来一看,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随后,将这本小册子带到上海去核实,最终确定这就
是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该版本现
在我国流传很少,目前只在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等极少数地方收
藏有这一版本。
  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被发现后,在当时曾引起不
小的轰动。可惜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济南展览时忽略了妥善保护,
被日光长时间曝晒,封面上的马克思像已严重褪色。如今,在东营市
历史博物馆里供大家观看的是一个用电脑技术制作的陈列品。


 

 编辑:曲涛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七一”特刊
下一条:来自奥地利的中共特别党员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