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周村铜锣响四方
□ 常诚 张帆
2004-09-09 07:01:24 

  俄国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出《天鹅湖》之后,轰动一时,
但追求尽善尽美的他却为找不到烘托全剧高潮的“最强音”而苦恼。
为他消除遗憾的是他的一位意大利朋友,这位朋友说:“伟大的作品
必须用中国锣。”于是,柴可夫斯基派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周村
老街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之音”。
  周村的有色金属铸造业有千余年的历史,生产的铜响乐器也有数
百年传统。据记载,明代周村就有了铜响乐器作坊,清朝时冶铸水平
已相当高超。乾隆初年,周村出现了铜响器作坊———聚合成,它生
产出了“开道锣”,光绪年间又生产出“光锣”。
  京剧艺术的产生和流传推动了铜响器的发展,1915年,聚合成在
光锣的基础上创制了“虎音锣”,它能打出横音,浑厚圆润,宛如虎
啸,很适合京剧中老生、青衣、花脸戏的伴奏,效果奇佳,所以虎音
锣一经出现便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须
生”的京剧名流所在的戏班都先后来周村购买虎音锣,一度有京剧舞
台必用周村锣的讲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
黄桂秋、奚啸伯、杨宝森等京剧艺术家到周村演出时,都亲自或派人
拜访制作铜响器的匠人,购买铜响乐器,并给予高度评价。奚啸伯使
用了周村锣、钹后亲自登门致谢,并写下了“精工艺巧”的题字。19
60年梅兰芳到淄博演出时称赞周村锣音色好、共振好、振奋人心、烘
托舞台气氛,为他的演出增光生辉。
  到上世纪30年代,周村铜响乐器有锣、钹、铃、钗等多个品种,
工艺精湛,产品畅销,生产业户有80余家,当时的《胶济铁路经济调
查分编》记载:“锣鼓销路颇广,近而青岛、济南、潍县、烟台、泰
安、德州,远则天津、上海等处。军号精致适用,各军队多来此订购。
”可见当时盛况。的确,周村铜响乐器发音圆润、清脆,有水音,音
色纯,音量持久,从材料工艺到音响效果形成了独特风格。其40多个
品种,有百种规格型号,仅锣的品种就有十多个,小到几厘米,大到
130厘米。1959年生产的130厘米大锣,重达80斤,打破了“锣不过尺”
的工艺枷锁,而且大锣音质纯正,音色悠扬,音量宏大,听起来雄伟
庄严。
  新中国成立后,周村铜响乐器生产获得发展,产量曾达全国同行
业之首。1956年周村试制成功军乐钹,改变了过去我国的军乐钹依靠
进口的历史,得到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的夸奖,周总理还亲自击
打了几下听听,笑着夸道:“我们的国货很不错!”1964年,周村又
试制成功新编钟,既保持了古老编钟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在频率与音
律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从
太空向全世界播放的乐曲就是用周村编钟演奏的。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千年佳迹几迁更
下一条:白发老将血诚忠勇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