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学连载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十八)
□ 余秋雨
2004-10-12 07:38:59 

  就在这个时候,我妈妈也下楼了。
  她嫁到余家后很少下楼,因为余家这房子与朱家完全不同,没有
围墙,没有院落,没有门廊,任何人一伸脚就走了进来,而房间又那
么小,没有任何可以躲避的角落,因此她一般生活在楼上。她下楼先
是受人之请,后来则完全是主动的了。
  以前是乡亲们来请她写信、读信,现在来请她的正是那些刚刚有
了自由的小媳妇,她们想请妈妈教她们识字。
  她们管妈妈叫“阿秀姐姐”,而“姐姐”这个称呼在我家乡的发
音,活像喜鹊的叫声,于是我家全成了喜鹊窝,整天叫声不断。
  作为争取我妈妈时间的代价,这群喜鹊都争着抱我。
  前几年我回乡时一路遇到的老太太都说抱过我,把跟着我的朋友
们吓了一跳。我则在心中自语:喜鹊老了。
  我的在安徽的叔叔余志士当时还十分年轻,回乡探望祖母时就被
这群喜鹊团团围住,除了小媳妇,还有更多没结婚的女孩子。我想,
这与叔叔玉树临风般的外表,多少有点关系。
  “看你们,成天唧唧喳喳,还嫁得出去吗!”叔叔笑着说。我猜
他当时可能也曾动心,是否找一个同乡姑娘成家,可惜乡下姑娘结婚
太早,而他又来去不便,两头等不着。
  由于叔叔,乡村开始演戏。叔叔找来剧本,请村里一个外出闯过
码头的老人家指画唱腔和动作,由我妈妈带着几个女孩子做戏装。
  先演《碧玉簪》,再演《借红灯》,像模像样,观者如潮。演出
地点就在祠堂,点着一盏汽油灯。演员都是本乡女青年,男角色也由
她们演,演唱中间还与台下的乡亲打招呼。
  多年后我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接受海外记者采访,记者问我
最早的观剧经历,我说在乡村祠堂,我坐在台上看,睡着了。扮演李
秀英的女孩子唱罢“三盖衣”后就把那件衣衫盖在我身上,怕我着凉。
盖完以后,回身又唱。
  叔叔是我乡戏剧的推动者,他自己回乡探亲住在家里时进进出出
也都哼着一种曲调,却不认真,有一句没一句。
  我问妈妈:“叔叔在哼什么?”
  妈妈说:“《红楼梦》。一本很重要的书。他哼的是越剧《红楼
梦》。”
  那天叔叔有空,把我招呼过去,问我课外读过什么书。我报了几
本,就问他:“我能读《红楼梦》吗?”
  他好像吓了一跳,眼睛一亮,然后又摇摇头,说:“别去读。”
  “长大了再读吗?”我追问。
  “长大了也不读,那书太悲苦。”
  与女子们相比,乡间男子逊色多了。尽管来来往往的“工作同志”
以男性居多,但乡间的男子老实怕事、沉默寡言,认字比姑娘们慢,
看戏只知傻笑。更麻烦的是,小伙子里出头露面的大多是那群无赖子,
也就是那个恶婆婆雇佣来企图砸船的那些人,游手好闲,说东道西,
让人厌烦。
  又不知是谁的发明,乡村间在整治恶婆婆后,又发起了教育“懒
汉”的运动,实在是切中时弊,又妙趣横生。
  “懒汉”这个称呼在这里,并不是品德定性,而是一个落后社会
的结构性赘余,近似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边缘人物”,只是这个边缘
地带十分辽阔。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借我一生(十九)
下一条:借我一生(十七)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