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山东手机报手机客户端新闻热线 0531-85668999

揭“病毒谣言”的传播之路 网络传谣最高可判七年

1.jpg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3月20日前后,一则“聊城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的消息在聊城、济南等地网民朋友圈快速传播。聊城市疾控中心回应称其是谣言。除了聊城版,这一谣言还有福建版、浙江版和湖北版等多个版本。

  大众网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各类“病毒谣言”也像病毒分裂般在网上爆炸式、指数级蔓延。这些谣言一般篇幅短小、言辞急切,利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快速传播。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传播这些谣言的网民中,相当一部分人持怀疑态度,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转发;一小部分人明知其为谣言,以“恶作剧”心态转发。很多人对散布谣言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情况没有足够认识。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6年1月网传聊城临清市出现禽流感致死病例,山东省卫计委查明此为谣言。

  

  SB250病毒谣言的湖北浠水版本。

  

  SB250病毒谣言的浙江绍兴版本。编造这一版本谣言的男子被治安拘留。

  

  在网上搜索“SB250病毒”,搜索引擎会标注提示其为谣言。

  聊城女子染SB250病毒身亡?谁信了谁可真中“毒”了

  3月20日前后,在不少聊城网民的手机朋友圈、QQ群中出现这样一条消息:“山东聊城防疫局宣布: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龄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隔离。据悉此女是在市场买鲩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13套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鲩鱼、酸菜鱼、水煮鱼,因聊城121个鱼塘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群发。”

  “SB250”这样一种充满网络恶搞趣味的“病毒”还真让部分网民上了当。3月21日上午,大众网记者在聊城一个本地钓鱼爱好者QQ群里发现有人发布这样的信息。随后,一位群友紧急辟谣,提醒这是谣言,不要盲目转发。同时,在聊城本地网友朋友圈中,也有人在大量转发这则消息。3月21日,大众网记者在济南网民的朋友圈里也发现了此谣言。

  3月21日,聊城市疾控中心辟谣:聊城市未出现过类似病例,也无类似病例死亡报告。同时,在病毒学分类里面没有命名为SB250的病毒。“聊城防疫局”也是个子虚乌有的单位。

  大众网记者发现,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SB250”字样,会自动匹配诸如“SB250病毒是什么”“SB250病毒是真的吗”“SB250病毒会死人吗”之类的问题。曾经“暴发”过“SB250病毒疫情”的地方不仅是聊城,还有天津、湖北、福建、浙江等地。各种不同版本的SB250病毒谣言只有地点不同,“21岁女性”、“121个鱼塘被感染”、“央视13套”等细节一脉相承。

  3月22日,天津网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日,很多天津市民朋友圈中流传的一则天津市静海人民医院宣布一名21岁女性感染SB250病毒身亡的消息纯属谣言。

  3月23日,SB250病毒谣言出现在了湖北浠水,湖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官方微博辟谣:经核实,微信上传播的“SB250”病毒属不实警情,属于网络谣言。

  3月19日,浙江绍兴一男子在网上看到SB250病毒谣言后,出于好玩,将其改成了“绍兴版”散布传播,结果被处以治安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3月25日,福建一女子因散布SB250病毒谣言被当地警方处以治安拘留5日的处罚。

  虽然有不少言之凿凿的细节,还拉上了“防疫局”、“央视13套”等貌似权威的部门做“帮凶”,但事实上,要辨别SB250病毒谣言并不困难,稍有常识便会发现“SB250病毒”这一名称本身就充满网络恶搞趣味,而且只要在网上搜索,不仅会看到大量的辟谣报道,搜索引擎也会自动标注提醒这是谣言。

  “病毒谣言”的病毒传播之路,驴唇不对马嘴也有人信

  大众网记者调查发现,与SB250病毒谣言类似,另外一种“病毒谣言”也盛极一时,辨别起来更具有难度,它经朋友圈、QQ群等传播,如病毒分裂般指数级、爆炸式蔓延。

  今年1月,一则“聊城临清孕妇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言之凿凿地说:“一位女性患者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一分在聊城第二人民医院死亡,病因是H7N9禽流感,该患者年龄31岁,孩子还在肚子里。”该消息还声称“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提醒市民“暂时别吃鸡肉鸭肉,临清市到聊城市的5570头家禽已被感染。感染人数聊城一个,松林一个,烟店三个”。不仅如此,为了吸引眼球,该消息称疫情“已经由央视二套电视新闻播出”。

  与SB250病毒谣言不同的是,这则谣言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确有这样一种病毒。加上松林、烟店有感染者等本地化细节,更具有迷惑性,更易引发恐慌。

  消息出现后,聊城市和山东省疾控部门紧急辟谣称,包括聊城市在内,全省均未接到任何禽流感病例报告,网传消息为谣言。

  大众网记者搜索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谣言并不是新鲜产物,早在2014年,在四川、湖北、山西等地就曾出现这一谣言。与SB250病毒谣言类似,不同版本的H7N9禽流感病毒谣言仅是地点不同,“31岁孕妇”“5570头家禽”等细节一模一样。在有的谣言中,甚至出现了“四川临清”“湖北烟店”等地名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任何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必须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进行报告,疾控中心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疫情的预警信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确诊必须经过病原检测,只有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具备这样的资质和能力。

  另外,如果某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报告,不论是疑似还是确诊病例,市疾控中心都是第一个获得信息的,并且会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疫情进行通报,绝对不会出现网络消息先于官方通报的情况。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态作祟,恶作剧式传谣使不得

  虽然此类疫情谣言大多言之凿凿,但是它们要么彻头彻尾荒诞不经,要么漏洞百出细思则破。即使编造得天衣无缝,随手搜索求证也会被识破,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转发散布呢?

  大众网记者调查发现,转发这些谣言的网民中,相当一部分感觉其“不靠谱”,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转发,还有一小部分是抱着“恶作剧”“好玩”的心态转发,真正被谣言彻底蒙蔽,打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年轻网民对于疫情谣言的“免疫力”比中老年网民强。

  大众网记者随机询问了身边十几位30岁左右的网友,绝大多数称自己看到这种疫情消息心里首先会打个问号,不会轻易转发,他们最常见到的转发者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父母长辈。“老人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比较低,他们也不太会在网上核实,有时候我还提醒他们这是假的,让他们删掉。”一位受访者说。

  “有时候感觉它不大靠谱,但是觉得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也不是啥坏事,手一抖就转了,没有恶意。”另一位受访者说。

  有个别受访者称,对于“SB250”病毒谣言,他曾以“恶搞”的心态转发,“没想到这么明显的恶作剧会有人当真,发了之后马上又删掉了,还发了朋友圈澄清。”一名曾转发过“SB250”病毒谣言的受访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转发过谣言的受访者都认为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是“私人领地”,若转发的消息为真,则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即使转发的消息为假,也是给朋友们看的,无伤大雅。他们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扩散裂变效应会让谣言轻易突破“朋友圈”,也没有对发布谣言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情况有足够的认识。

  甚至有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原创”谣言,不加甄别地转发可以以自己也是被蒙蔽的“受害者”为理由洗脱责任。

  朋友圈不是“私人领地”,网络传谣最高可判七年

  事实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个人社交媒体也不是“私人领地”,因为捏造散布网络谣言受到处罚的事例屡见不鲜。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今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在就“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等虚假信息答记者问时强调,中国有近7亿网民,每天产生信息量300亿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姜军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一位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发表观点,但自由是以秩序为前提的,任何人在网络空间的言行,都不得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胡编乱造、造谣生事、胡作非为,将受到道德的谴责,乃至法律的惩处。

返回顶部

独立调查简介

大众网原创深度调查栏目《独立调查》,于2009年12月1日创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频率刊发,先后获评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山东新闻奖名专栏。

栏目紧跟热点、回应关切,调查传闻、还原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勇于向网络乱象亮剑,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客观公正做监督。栏目始终坚持创新,并成功打通PC端与移动端,重点报道在“两微一端”同步刊发。2016年以来,栏目在大众网时政微信公众号“爆三样”落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调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