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城市内涝②:地面过度硬化致雨水"入地无门"

2011年08月01日 09:59作者:王磊来源:大众网

  今年入汛以来,受局部高强度降雨影响,我国武汉、北京等多座城市变身水城,在网上引起热议。网民戏称带你去“看海”的背后是公众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拷问。“农田林地大约能下渗一半甚至更多的雨水,而且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济南市政公用局负责城市防汛的副局长罗卫东认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给防汛带来的最大压力,在于雨水“入地(下渗)无门”,地面过度硬化导致雨水下渗量急剧减少,增加了洪涝灾害几率。

  编者按: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2008年至2010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济南城区也存在低洼区域内涝问题,1987年“8.26”和2007年“7.18”的暴雨洪涝灾害让我们记忆犹新。深刻剖析城市内涝成因,探索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对济南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阶段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把脉”城市内涝系列报道(2)
地面过度硬化致雨水“入地无门”

城市化发展迅速,不透水面积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城市径流加大,大雨时地势低洼处易出现内涝情况。

  大众网济南7月31日讯记者 王磊)今年入汛以来,受局部高强度降雨影响,我国武汉、北京等多座城市变身水城,在网上引起热议。网民戏称带你去“看海”的背后是公众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拷问。城市内涝暴露出哪些问题?而破解之道路在何方?7月31日上午,在济南市政召开的《剖析城市内涝成因 探求雨水回归之路》座谈会上,济南城市防汛指挥部、济南市政排水中心、省城部分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一起为济南防汛把脉。“农田林地大约能下渗一半甚至更多的雨水,而且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济南市政公用局负责城市防汛的副局长罗卫东认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给防汛带来的最大压力,在于雨水“入地(下渗)无门”,地面过度硬化导致雨水下渗量急剧减少,增加了洪涝灾害几率。

  现状一:农田、湿地变高楼大厦

  罗卫东说,九十年代以前济南城区的北部是大片的荷塘湿地,起到很好的蓄滞洪水和调节气候的作用;经十路以南、二环路以东是大量的果园和农耕蓄水塘坝,可缓蓄和下渗大量雨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济南市1999年的建成区面积约116平方公里,2010年达到300余平方公里,十年间,城区面积增长了2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济南城区周边荷塘湿地、农田林地和大部分小塘坝萎缩甚至消失而失去蓄滞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住宅小区,是硬邦邦的水泥柏油地面,雨水基本无法下渗。

  现状二:小区绿地下广建停车场

  除了地面硬化, 一些住宅小区为数不多的绿地下面也被建设成为停车场等地下设施,导致雨水同样无法下渗。罗卫东以鲁能领秀城小区举例说,在该小区建成前,英雄山和二环南路附近几乎没有积水点出现。但该小区建成后,虽然小区内绿地较多,但由于这些绿地下面几乎全部被开发为停车场,在暴雨过后,雨水无法通过绿地下渗,通过小区道路形成径流,大量雨水被排放到了英雄山和二环南路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内涝严重的积水点。

  据测算,农田林地大约能下渗一半甚至更多的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慢;水泥柏油地面几乎不能下渗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快,降雨时洪峰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洪水总量和流速大大增加,形成类似山洪的街道洪水在短时间内对城区形成冲击,地势低洼的中、北部城区极易形成内涝。

  此外,山东大学教授贾超指出,城市化过程中排水体系被打破,同样严重影响城市防洪除涝。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