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葡萄藤串起中德友谊 德国专家的枣庄故事

2014年04月02日 21:31作者:来源:大众网

小山叠嶂屏屏绕,溪流婉转岸岸深。一片钟灵毓秀的山区,孕育了勤劳朴实的山亭人民。世世代代,他们用双手创造历史,用勤勉换取丰收。2000年,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迎来了两位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退休德国专家,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到来为山城山亭带来了不一样的欧式风情、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根葡萄藤串起的中德友谊故事开始上演。

2003年8月29日,诺博(左)和汉斯在鉴评所引进葡萄的品质。(资料图)

2008年7月29日,德国专家诺博(左)先生在汉诺庄园指导种植优质葡萄工作。(资料图)

2008年7月29日,德国专家诺博(左)先生在汉诺庄园指导种植优质葡萄工作。(资料图)

2005年7月29日,德国专家诺博先生为贫困生捐款。(资料图)

  大众网枣庄4月2日讯(记者 张乔阳 实习生 杨文昌)小山叠嶂屏屏绕,溪流婉转岸岸深。一片钟灵毓秀的山区,孕育了勤劳朴实的山亭人民。世世代代,他们用双手创造历史,用勤勉换取丰收。2000年,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迎来了两位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退休德国专家,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到来为山城山亭带来了不一样的欧式风情、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根葡萄藤串起的中德友谊故事开始上演。

  翼云山下渺渺,葡萄酒香阵阵

  汉诺庄园位于翼云山南麓银山脚下,纯欧式风格建筑与当地传统民居形成强烈反差。正值春季,酒庄外围400多亩葡萄种植园里一些农民正防治病虫害。园边一座高两米左右的铜像手持葡萄酒杯,底座上评语写道:“他和汉斯先生为山区葡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诺博先生塑此铜像。”

  山亭区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当地一直种植葡萄,但非酿酒品种。枣庄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祁方军介绍说,2000年,市外专局向上级申请了葡萄种植引智项目,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Senior Experten Service)的成员诺博和他的助手汉斯被介绍到此,从此与山亭结缘。

  “诺博第一次来,背来了两大麻袋葡萄接穗,都是优良品种,航空超重部分自己掏的钱。”最早接触诺博、现管理着汉诺庄园400多亩葡萄园的汉诺集团技术顾问于庭柏说,诺博每次来都带接穗,为了能多带,他甚至宁可少带衣服。

  “他都是春天来插接,到秋天再来检查一遍。”今年70岁的于庭柏说,“看到当地完全按照他的指导种植管理,诺博非常高兴。两三年间,从90多个品种中筛选了适应当地种植的十五六个品种。”

  诺博不仅是葡萄种植专家,还是葡萄酒酿造大师,家里经营着太阳山酒庄。为了推动山亭葡萄产业发展,2006年,诺博同山亭煤炭企业富安公司合作创建汉诺庄园,这是一家集葡萄繁育种植、葡萄酒酿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欧式酒庄。诺博担任技术顾问,无偿提供数百年家传酿酒工艺。目前,汉诺庄园年产四大类20余款系列葡萄酒60万升。去年,“汉诺庄园”牌系列干红干白被评为山东名牌。自此,在中德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枣庄山亭有了自己的葡萄酒品牌。

  “常来常往”的缘分 延续到下一代

  “厚道、实诚,做事非常认真”,山亭村民心中的德国专家工作一丝不苟,生活却不拘小节。中欧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差距并未对诺博和汉斯造成太大的困扰,中国传统的饺子、面条是两位钟爱的食物。

  于庭柏说,之前自己闺女家开水饺店,每次诺博和汉斯一来,便邀请他们回家坐坐吃水饺、面条。“每次一吃水饺,他们都直夸好吃,还在家里学着包水饺。”于庭柏说,自己每次问诺博和汉斯想吃什么,两人总会用不标准的中文扬着声调笑着说:“面条、面条。”于庭柏解释,有一次吃饭,他给两人下的面条,他告诉诺博和汉斯,在中国面条代表着常来常往的意思,两人学会后,便有了每次问吃什么,他们都会说“面条”的事情。

  “常来常往”的缘分并不是一句戏言。2009年5月,75岁的诺博不幸病逝。山亭区政府派人专程赴德国吊唁,带去“第二故乡”人民的怀念。2010年8月18日,诺博先生铜像在枣庄落成,诺博的外孙马克·林顿及其夫人出席了落成仪式。为继承“汉诺”遗愿,马克担任了汉诺集团技术顾问,并授权汉诺集团无偿使用“太阳山酒庄”家族商标。2011年4月,马克又一次来到山亭,走向大山深处,向人们传授葡萄育苗、剪枝、嫁接技术。在两代人的努力下,诺博一家与山亭的缘分已如葡萄藤蔓紧紧相连。

  于庭柏说,诺博的外孙马克今年5月30日会再次来汉诺庄园,“我让他再给我带一把剪刀,这一把是他的外祖父留下的……诺博和汉斯每次来都会上我家吃顿饺子,这次马克来,我给他打电话说了,像他外祖父一样,让他一定上我家去吃顿饺子。”

  出资助学,让爱心之树枝繁叶茂

  诺博和汉斯来山亭区,看到山区群众的艰苦生活,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上学很困难,两位专家就让当地政府找了五名特困学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资助他们上学读书。

  2007年汉斯突患癌症,病情一再恶化,但一直念念不忘他在中国资助的学生。在临终前,汉斯还再三嘱托诺博先生再到中国时,把他资助的没有完成学业孩子的学费捎来,一直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当诺博再次来到山亭区,汉斯资助的家住山城街道东鲁村的高雷、水泉镇下湾村的闫红柳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终于圆了汉斯最后的心愿。

  多年来,诺博和汉斯先后出资3.2万元,帮助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现在,昔日的孩子们有的已成长为人民教师,有的离开枣庄去了更大的城市,但山亭的孩子们仍亲切地称呼诺博和汉斯是慈善爷爷。

  2001年年仅16岁的慈夫玲遭遇家庭的巨变,成绩一直维持在班级前三名的她却面临退学。“我当时面临退学,书本资料其实已经搬完了,可是就是在那天,两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外国爷爷出现在我面前,让我的命运出现了转机。”慈夫玲说,在诺博和汉斯的帮助下,她顺利考上了大学,现在她已经是第十八中学的一名教师。她希望像诺博和汉斯一样成为有用的人,并且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

  诺博与汉斯的中国之旅已不仅仅是技术援助与经验传授,善良淳朴的山亭人民与德国专家结下的深厚友谊就像充足的雨露阳光,让德国友人在山亭的爱心之树枝繁叶茂。

  一根葡萄藤串起常青的跨国友谊

  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演讲时,深情讲述了诺博和汉斯两位德国专家向中国农民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技术,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无偿授予当地酒厂使用的故事。这段中德友谊传奇家喻户晓。

  厚重的友谊源于一次次的热情奉献,9年17次到访山亭,诺博和汉斯因葡萄与山亭结下不解之缘,为山亭带来了清新的葡萄酒香、致富的崭新道路,他们也在这儿收获了“慈善爷爷”的爱称,山亭人民的缅怀祝福和葡萄种植、酿酒技术的传播光大。

  2003年,诺博获得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并被授予枣庄市山亭区荣誉市民。2009年9月国务院追授他“国家友谊奖”。诺博先生手持葡萄酒杯的铜像也于2010年8月18日在汉诺庄园落成。不管是奖项还是雕塑,都抵不过两位老人在山亭赢得的口碑。一根葡萄藤串起中德友谊,两人就像中德关系一路向上的见证,让中德友谊之花在枣庄山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