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五年:素质教育“齐步走” 义务教育“全开花”

2012年11月10日 12:48作者:姜洋 张帆来源:大众网

最近五年,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重要转型期之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全面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力实施“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和“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等措施让山东教育实现了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型。

  编者按:
  区域发展、结构调整,城乡统筹一体化……在本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民生得到大力改善,社会和谐安康有序。为回顾这五年来山东各项事业走过的历程,发生的变化,带给老百姓各项实惠,大众网《独立调查》栏目推出十八大特别策划--回眸山东这五年,全景展示五年来山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百姓生活的新感受。


  “回眸山东这5年”系列调查(2)--教育篇
  教改五年:素质教育“齐步走” 义务教育“全开花”

  大众网记者 姜洋 张帆

  最近五年,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重要转型期之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全面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力实施“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和“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等措施让山东教育实现了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型。
  关键词:义务教育
  全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支出20%
  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段“交钱上学”的历史就此终结;同年秋季开学起,17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也被减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在齐鲁大地实现了全覆盖,比全国提前1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滨州市沾化县下洼镇一中校长王志辉犹记学校2003年时的景象:教室透风透雨不说,连学校经费都是靠学生的学杂费支撑。“一年一个学生300多块钱,当时对农村家庭也是个挺大的负担。”仅仅4年之后,山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现在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加大,我们学校还重建了校舍、建起了语音教室。咱们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城里的学校一个样了!”
  与基础建设相配套,2008年春季开始,山东省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011年,山东省出台了全国首个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方案,明确了每个县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投入资金近300亿元,校园标准化、两热一暖工程、校园图书馆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350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冬季到来之前,沾化县滨海镇的600多名孩子就搬入了刚刚建好的教学楼。
  2011年,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1041亿元,与往年相比增长53%,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9.98%。山东省各项资助政策(包括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中职免费、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落实财政性资助资金总金额约50亿元,加上助学贷款和学校自筹经费,总金额超过60亿元,惠及全省870万在校学生和学龄前儿童。除青岛外,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31.77亿元、免费教科书资金7.67亿元,惠及710多万农村学生。这不仅使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也减轻了亿万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与硬件建设同步,山东省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师资保障。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省“齐步走”,“三个全面”“三个还给”
  2011年8月9日,教育部门户网站以“毫不动摇地将素质教育改革进行到底”为专题,全面推介山东省率先以省为单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教育部专家称,山东此次推进素质教育的系列思路极具研究价值,而“以省为单位区域推进素质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突破”。
  山东省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可称为“三三目标”:“三个全面”和“三个还给”。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为此,山东提出“齐步走”的方针,全省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整体推进。比如全省高中统一寒暑假时间;全省所有高中双休日一律不组织上课,全面开放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有条件的实验室,供学生组织活动使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省统一文理分科时间,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全省“一刀切”,在高中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如因过早分科造成学生不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因而不能毕业的,由学校负责,并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规范高中招生秩序,任何高中不得违规提前招生,不得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规范面向学生的各种培训、竞赛和考试,无论何种考试,全省高中都不得进行县与县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班与班之间的排队。
  山东省在构建考试评价机制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如何评价教育工作,真正改变“抓经济只看GDP、抓教育只看升学率”的片面政绩观和错误评价机制,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山东省规定,在政府评价方面,主要看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办学条件是否得到改善、教育事业是否全面均衡发展;在学校评价方面,综合学校的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育人情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量、专业发展、育人效果等情况,努力形成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评价管理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历+能力”,上下贯通左右兼容
  到2011年底,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799所,招生59.41万人,在校生155.86万人。与2002年相比,招生数增加了16.6万人,增长38.8%,在校生增加了56.1万人,增长56.2%。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40.44%,增加到2011年的49.91%。
  李静,一个来自山东农村的女生,初中毕业后来到青岛胶南电子学校学习,该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有“五年一贯制”大专办学协议。通过两年的中专学习,李静将转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继续读高职。她现在还有着“双重身份”。韩国南涯电子有限公司在她就读的学校青岛胶南电子学校投资兴建了一个电子元件厂,每天,她有4个小时坐在课堂里学习电子专业知识,有6个小时在车间里实习做工人。她每月可以获得实习补助600元左右,除了交学费和解决生活开销,还可以寄些钱给父母。
  李静只是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之一,山东省在扩大“五年一贯制”职教规模的同时,鼓励实施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立交桥;实行政府统筹与宏观指导下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在118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进行“双证互通”试点,逐步建立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互通的用人机制,架起了学校与市场、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桥梁。山东东营蓝海职业学校是蓝海酒店集团出资兴办的一所职校,开设烹饪、面点、酒店管理、旅游等专业,先后为集团输送了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广受社会欢迎。这种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推进职教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模式,也是山东省结合山东职教实际,进行的一项改革。
  在实施“重点带动工程”基础上,山东省通过实施“十、百、千职教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典型办学模式,如以平度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烟台汽车工业学校等为代表的校企结合、“订单”式办学模式;济南蓝翔技校等为代表的高效益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等,使骨干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带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与社会效益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确定了重点建设的2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且有156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支持。同时,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及实验实习设备购置。目前,全省共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标准化实训基地100个。
  关键词:“名校工程”
  从“有山无峰”到“群峰崛起”,高校优秀率87.5%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遴选了3-5所应用基础型院校、10-15所应用型和20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了重点建设。目前,选出的5所重点建设高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中国海洋大学全力打造以优势专业为龙头的海洋学科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深入发展了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众多部属省属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众多研究成果走在了世界领先水平。
  以文科为特长的山东师范大学注重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教育学原理是学校建校初期设立的两个学科。2007年8月,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按照教育部部署,在新一轮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目前山东省已有32所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28个优秀、3个良好、1个合格的优异成绩,优秀率达87.5%,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列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学校达到13所,列全国第二位。高等教育“有山无峰”、“山多峰少”的局面逐步改变,国家重点学科由20个增加到42个,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
  “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主体,高层次科研立项持续攀升,共承担“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65项;五年间科研经费数量大幅增加,重点建设项目吸引科研经费56.76亿元,较“十五”增长63.62%;重点建设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3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62项,国家发明专利3180项,总数较“十五”增长42.34%。高校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产学研项目不断增多,成果转化加快,共转化重要科研成果2501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全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获国家科技奖励17项,比2007年增加了10项,在2011年全省社科奖评选中,高校占获奖总数88%,其中重大成果和一等奖占95%。
  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主线,山东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动适应“黄蓝战略”,积极增设工科类和涉海类专业,近两年新设70个本科专业,其中,56个为省内空白,14个为国家空白。启动实施“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批准359个学科为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08个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由2007年的52个增加到118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由172个增加到468个。

    

    山东教育挺进“小康”

    山东率先构建上下左右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山东率先以省为单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山东率先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并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