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禁鞭:烟花是“国粹” 不能简单一禁了之

2012年02月08日 17:58作者:刘国栋来源:大众网

  过年过节喜庆时候燃放烟花爆竹,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寄托感情的传统习俗,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烟花爆竹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扰民还不安全,需要禁止。陈虹作为山东省烟花爆竹协会副会长,同时又是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委员会会员,在烟花爆竹行业从事近16年,她认为“烟花爆竹是‘国粹’,不能简单的一禁了之”。

  大众网济南2月7日讯(记者 刘国栋)过年过节喜庆时候燃放烟花爆竹,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寄托感情的传统习俗,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烟花爆竹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扰民还不安全,需要禁止。陈虹作为山东省烟花爆竹协会副会长,同时又是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委员会会员,在烟花爆竹行业从事近16年,她认为“烟花爆竹是‘国粹’,不能简单的一禁了之”。
  鞭炮是存在问题的“国粹”
  “从全国来看,九三、九四年曾经大范围的禁止过烟花爆竹的燃放,特别像北京、上海,以及大部分的省会城市像济南,可是到后来怎么样了呢?十年以后,又全都放开了。”陈虹觉得,这说明了过年过节中国人还是离不开这个习惯,“要不怎么说,这是传统习俗呢。”
  陈虹说,烟花炮竹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有制作了专门流程,是一种商品,它更是成为百姓表达情感的符号,并成为春节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这是过去人神同庆共欢的表达形式,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习俗,通过声音和红色纸屑来渲染欢快的情绪,否则就逊色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它是咱们的国粹,是文化遗产。”
  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文化遗产,都是有糟粕和精华之分,对于烟花爆竹来说,它也同样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问题很明显,一个是对空气的污染,再就是声音扰民,还有就是安全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在烟花爆竹限放的四五年后,要求禁放的呼声再次多起来。“这几年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和委员提这个建议,前几天我看网上的一个关于‘春节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调查,有58%的人为了环保同意不放或者少放,这很说明问题。”
  陈虹认为,烟花爆竹之所以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今年的pm2.5又被大家所热炒;另一方面就是因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重大事故引人注目,像09年的央视新大楼火灾事故,2011年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大火,这些都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让人不能接受。
  拯救传统要弃糟粕取精华
  陈虹说,在之前的多次调研中,他们发现现在愿意燃放烟花爆竹的群体主要集中在40岁到50岁,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喜欢的是网络、电视,对于烟花爆竹没有太大的兴趣。
  “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环保之类的意识,他们成长的时期90年代,我们的城市也正在经历鞭炮的禁放期,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鞭炮也一样过年,反而更环保。”陈虹分析说,在这种情况下,烟花爆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真的就会被彻底遗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烟花爆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必须做出改变,其中的糟粕必须要去除。陈虹说,烟花行业业内现在已经认识到这种危机,努力做一些产品的升级换代,“例如制作烟花鞭炮中的一种成分,原先用的都是低成本的低氯酸钾,易燃易爆。现在正规生产企业都改良成高成本稳定性好的高氯酸钾,这种成分在没有化合物助燃的情况下,不会燃烧,消除了烟花爆竹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隐患。”
  政府层面也在做出努力。陈虹是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委员会会员,作为规范烟花爆竹这种危险易爆物品的国标,在2006年时只有可怜的两三条,“发展到现在,国家标准都已经精细到包装、标识各个方面。”
  从省内来说,虽然一些数据由于时间问题尚未统计出来,但是“由鞭炮引起的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比往年大大减少”,陈虹说,这是因为今年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使一些危险的“黑炮”、“白皮炮”无法进入市场。
  对于减少污染的问题,陈虹觉得可以借鉴香港、台湾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一些做法,政府集中燃放烟花,一方面可以照顾市民春节燃放烟花的传统,另一方面集中燃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污染。
  “当然,如何生产出更安全、更环保的产品是这个行业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怎么破题,市民多出建议,企业更要多想法子。”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