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谋进位—聊城"三化同步"道路解读(下)

2012年08月04日 09:59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聊城城区北侧,一座规模庞大、功能齐备的现代农业流通平台正在崛起。目前,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蔬菜交易市场将在国庆节前竣工并正式经营,综合市场将在11月底前竣工,水产市场主体、果品冷库框架、物流信息中心主体也将在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聊城及周边地区农产品流通和加工,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龙头。

推进“三化同步”,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原因,聊城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等多方面。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聊城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努力培植面向未来的农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与工业经济相比,农业农村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抓手。为此,聊城借鉴发展工业的理念,确立了“横抓项目促调整、纵抓产业促提升”两大主线。

聊城市人民广场和商业区

特约记者 曹天伟

    在聊城城区北侧,一座规模庞大、功能齐备的现代农业流通平台正在崛起。目前,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蔬菜交易市场将在国庆节前竣工并正式经营,综合市场将在11月底前竣工,水产市场主体、果品冷库框架、物流信息中心主体也将在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聊城及周边地区农产品流通和加工,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龙头。

    推进“三化同步”,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原因,聊城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等多方面。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聊城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努力培植面向未来的农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日新月异的江北水城

    与工业经济相比,农业农村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抓手。为此,聊城借鉴发展工业的理念,确立了“横抓项目促调整、纵抓产业促提升”两大主线。2010年,全市筛选了100多个农业重点项目,各县(市区)、乡镇也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11年,又对全市130个乡镇(街道)的振兴计划进行了修订并印发,全市重点建设农业项目达到130个。两年间,全市农业投入达到125亿多元,先后建设项目146个,发展基地102个,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

    长期以来,由于聊城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大部分被“拿走”了,没能转化成农民群众的实际收益。针对这一现状,聊城集中人、财、物力,对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从产前的种子供应、信息服务,产中的生产环节,产后的加工、销售环节完善产业链条,使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既把农业各个环节的利润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又提升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双赢”。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0家,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相当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初步形成了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禽、果品、木材、食品、水产、工艺品等十大加工基地;全市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31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23处。

聊城中通校车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从2010年起,聊城启动实施了农业“四百工程”,即突出发展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四大产业,用三到五年时间,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三大产业产值均过100亿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到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7.5亿斤,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50亿元、140亿元和160亿元,其中蔬菜产量达到1390万吨,成为山东蔬菜生产第一大市。随着“四百工程”提前完成,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竞争力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农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聊城农业发展方式也逐步发生转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渐凸显。几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以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有效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大力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为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在这座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60%的城市,农业经济正经历着由大到强的嬗变。

责任编辑:隋乔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