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淬火铸忠魂——追记孙茂珲

2012年03月05日 10:58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我骨折卧床时,茂珲像亲人一样端屎端尿忙前忙后,每天用热毛巾给我擦身。”回忆起孙茂珲的细心善良,战友王浩泪如泉涌。
  这样的记忆,铭记在更多的老人和孩子心里。孙茂珲长期坚持到娄葑敬老院为老人家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兵儿子”、“小棉袄”;在驻地学校警民共建活动中,他听说有位小学生因家中下岗交不起学费时,他主动承担起这名孩子就学期间的一切学习费用;当兵三年,他省吃俭用,生前唯一的一次休假,为省钱,他买的是站票,却先后捐款近一万元……
  “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这是孙茂珲写在日记本上,学习“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事迹的感言。这位22岁阳光男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人生诺言!

  □ 本报记者 李洪川

  初春三月,春寒料峭,草木含悲。3月1日,距离山东籍“雷锋式消防战士”孙茂珲牺牲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踏着绵绵细雨,记者来到英雄生前所在的苏州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完成了一次无法与当事人面对面的特殊采访。
  2月1日凌晨,发生在苏州工业园的这场火灾中,孙茂珲为抢救百余名员工的生命挺身而出,生死关头,这位年仅22岁的山东青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用忠肝义胆谱写了一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壮歌!
    “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
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月1日5时02分,一声急促的火警铃声打破了苏州黎明前的宁静。
  工业园区亭新街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南侧厂房二楼车间全封闭水洗工段;燃烧物质为生产原料PC材料,正在生产的百余名员工时刻面临中毒死亡危险。苏州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接警后,孙茂珲和战友们迅速赶到现场。在现场指挥员余杨的指挥下,130多名受困员工很快被成功疏散。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有毒浓烟高度聚集,搜救难度极大。”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余杨依然难抑心中的悲痛,“一听厂方值班人员说可能还有人被困在里面,孙茂珲跑来向我主动请缨,我们同意他与王浩君组成搜救小组,深入火场搜救被困人员。”
  偌大的封闭车间,灼热难忍,能见度几乎为零。孙茂珲和战友王浩君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等救援防护装备,相互掩护摸索着向前推进。正当他们异常艰难地向火灾更深处推进时,王浩君的呼吸器储气瓶却突然发出即将耗尽的报警声。“沿安全导向绳原路撤回!”余杨果断地发出命令。
  然而,就在孙茂珲和战友回撤途中,货架却突然倒塌,将安全导向绳埋压,切断了他们原路撤回的希望。危急时刻,孙茂珲当机立断:他解开安全绳,把已近昏迷的王浩君安置在自动喷淋下方,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塞到王浩君的口袋里。“你在这里等救援,我去找出口。”这一走,孙茂珲却再也没有回来。
  凌晨6点多,王浩君被队友循着安全导向绳解救。在医院醒来,王浩君睁眼第一句话就是:“茂珲呢?!”战友们沉默地垂下了头。
  “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面对记者,王浩君放声痛哭,铮铮铁汉泣不成声:“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愿化作一盆铁水,
铸成一块好钢”

  整理孙茂珲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四本厚厚的日记以及七封保存完好的家书,重新翻看这些家书和日记,孙茂珲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
  “什么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就是敢于在人民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孙茂珲出生在梨乡莱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8年12月,19岁的他抱着“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的信念来到部队。消防业务训练,比的是体力、毅力。孙茂珲身高、体质并不占优势,在新兵连举行第一次考核时,成绩很不理想。为此他暗下决心,利用休息时间刻苦训练,别人单杠拉30个,他就坚持拉50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训结束前的综合考核中,孙茂珲的成绩由原来的排名垫底,变成了“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
  入伍仅三年,徐茂珲先后参加灭火战斗500余次,参加抢险救援4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0余人次,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获三次嘉奖。特勤三中队中队长李超军感慨地说:“从来没有过这么优秀的成绩单。”
  在2011年底给父母的信里,孙茂珲写道:“既然我穿上这身军装,就要对得起它。我愿化作一盆铁水,铸成一块好钢……”
    “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
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大男孩。他弹得一手好吉他,不仅是一名滑板高手,还非常喜欢静物素描和漫画。”在战友易光星眼中,穿上军装的孙茂珲肩抗煤气包实地演习汗流浃背;脱去军装,他头戴耳机穿着格子衫扮鬼脸,是十足的“潮人”一个。
  “我骨折卧床时,茂珲像亲人一样端屎端尿忙前忙后,每天用热毛巾给我擦身。”回忆起孙茂珲的细心善良,战友王浩泪如泉涌。
  这样的记忆,铭记在更多的老人和孩子心里。孙茂珲长期坚持到娄葑敬老院为老人家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兵儿子”、“小棉袄”;在驻地学校警民共建活动中,他听说有位小学生因家中下岗交不起学费时,他主动承担起这名孩子就学期间的一切学习费用;当兵三年,他省吃俭用,生前唯一的一次休假,为省钱,他买的是站票,却先后捐款近一万元……
  “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这是孙茂珲写在日记本上,学习“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事迹的感言。这位22岁阳光男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人生诺言!

    ■短评 年轻生命迸发永恒光芒
  年轻的消防战士孙茂珲,毅然多次冲入火场。生死抉择时刻,他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员工和战友生的希望,践行了“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神圣职责。他22岁的灿烂青春,迸发出绚烂亮丽的永恒光芒。
  阅读孙茂珲,我们始终被这位80后青年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所震撼,他以舍己忘我的激情和奉献,努力践行着一名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坚守;感受孙茂珲,我们始终被这位80后青年的追求和奉献所感染,他用点滴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忠诚;追思孙茂珲,我们更为当代青年续写与弘扬雷锋精神的壮举所激奋。
  在很多人眼里,80后、90后缺乏上世纪50年代人用生命奉献祖国的情怀,缺乏60年代人追求思想解放的觉悟,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他们能否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回顾孙茂珲的成长轨迹,越来越多的人从他身上,触摸到当代青年那个肯定的回答:在责任、奉献和担当面前,我们时刻准备着!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和雷锋一样,孙茂珲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也和雷锋一样,他用行动树立了一座青春的不朽丰碑。
  年轻的英雄走了,留给人们无限哀思,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传递给更多年轻的生命:无论处在多么平凡的岗位,只要热爱生活、忠诚人民、奋发进取、勤奋好学,就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