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房建设"济南经验":让有条件的农民安心住楼

2010年12月02日 14:40作者:冯炜程来源:大众网

“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农民的参与,再好的政策也白搭!”面对一些地方“撤村并居”引发的争议,济南农房建设却在农民的支持下平稳推进,不到两年时间,济南已完成农房建设近16万户,不仅没有引发争议,反而在探索中形成了农房建设的“济南经验”:即政府在做好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资金扶持、审批服务的同时把决定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农民,让农民成为新农房建设的参与者、决定者。

    大众网济南11月29日讯(记者 冯炜程)“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农民的参与,再好的政策也白搭!”面对一些地方“撤村并居”引发的争议,济南农房建设却在农民的支持下平稳推进,不到两年时间,济南已完成农房建设近16万户,不仅没有引发争议,反而在探索中形成了农房建设的“济南经验”:即政府在做好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资金扶持、审批服务的同时把决定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农民,让农民成为新农房建设的参与者、决定者。
    11月26日至27日,记者走访了济南高新区、章丘市和平阴县部分农房小区,实地探访了农房建设的“济南经验”。

平阴前沅村农民住上了别墅

    政策是好的 就看怎么落实

    这更像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一些条件成熟的农村进行的一次科学“洗牌”,而“洗牌”的关键就是正在试点阶段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尽管已经搬到宽敞的楼房半年多了,但章丘杨家巷社区62岁的马俊根老人依然难掩欣喜,“以前是4间破破烂烂低矮的平房,现在赶上好政策,按照人均40平米的标准分到了120平米的楼房”,住了一辈子平房的老马直言:“就像做梦!
    马俊根所说的“好政策”是自己没怎么花钱就实现了居住条件的飞跃,而他不知道的则是一项名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正是这个处在试点阶段的政策,让千千万万的农民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和城市一样的居住条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对农村的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2005 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行增减挂钩试点,山东是5个试点省(市)之一。
    “落实增加挂钩政策过程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更是一次惠及农民的过程。”济南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比如济南市规定,除了拆迁补偿外,新农房建设节余出来建设用地指标流转补偿标准达到了每亩20万元,节余出来的部分用地指标也要留给村里,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种既给鱼又给渔的补偿方式得到了农民的极大认可。
    另外,济南市还在财政补贴上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农房建设专项资金,今年又追加5亿元扶持资金。在新建农房小区的配套方面也都有政府财政的补贴,在新建农房小区的审批和招商引资方面济南市同样是大开绿灯,全力支持。章丘市更是由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为农民社区全国征集好的规划设计,他们还为每个社区额外补贴80万元,用于卫生服务、文化建设等。其它县市区也根据各自情况最大限度地为新建农房社区谋福利。
    各种政策落实到每个农房小区上就是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章丘杨家巷社区的马俊根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和另外430多户村民一样,从旧平房搬进楼房之后,33栋楼的暖气费、水费、物业费等全部得以免收;高新区贤文居村4000多村民也欣喜地获知,搬进新楼后,他们的停车费、物业费、暖气费等也被免受,需要自己买单的只有电费;平阴县前沅村村民可以以每平米400元的价格购买200多平米的小别墅,若转手可赚10倍……真正惠及农民的政策为济南农房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而农房建设的开展不仅使农民向社区集中,利于三产的破题发展,更可以让耕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

点击浏览下一张

章丘的农房社区

    农民是根本 走留全在自愿

    正如济南市建委有关负责同志说的那样,济南农房建设启动之初,他们就意识到,对于这样一次关系农民长远利益的“大动作”,仅有好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章丘明水街道办事处眼明堂村是一个拥有近500住户的大村,此前,这个村一期农房建设已经完成,部分村民搬进了宽敞的楼房,然而规划中的二期建设却没有如期启动,原因很简单,部分村民由于自身情况和认识不同,对农房建设仍存疑惑,整体支持率距离90%的最低线还差几个百分点,“我们绝不搞一刀切,有群众现在想不通,那我们就等大家想通了再启动,现在不支持,我们就等大家都支持了再建设”,眼明堂村负责人马宗义对记者说。
    “旧村改造的支持率不到80%的村就别报到我这里”,26日,章丘市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刘元忠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农房建设一定要在有条件、基础好的村子率先推进,为了获得真实的支持率数据,他们印制了专门的调查表,挨家挨户调查统计,确保每个人充分地发表意见,农民支持率达到90%以上的村子,他们还会继续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对房建设有疑惑村民的情况,解答大家的所有问题和疑虑,争取更高的支持率。
平阴县制定了农房建设办理流程图,推出十步工作法,民主决策和村民代表签字贯穿始终,规划方案达不到90%以上的坚决叫停。
    章丘杨家巷社区负责人说,他们村进行农房建设时的群众支持率达到了100%。
    高新区贤文居村在推进旧村改造过程中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征求意见,如今每个村民都已经完全掌握各种政策。
    “第一不能强拆强建,第二不能违背农民意愿,第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农房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符合农民特色”。这是济南市对农房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核心就是一定要把决定权充分地交给农民。“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农民说了算!”

    保障是前提 收益大家齐享

    根据济南市的规划,农房建设要在条件较好的村子率先推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条件好的村在农房建设之后能够更好的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而济南市各级政府也在农民利益保障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
    “我们为所有旧村改造的村民每年发放5000元生活费,每年还要递增2%,过年过节发放3000——5000的过节费”高新区舜华街道办事处草山岭社区负责人对记者说。他说,不仅如此,草山岭旧村改造后除了人均40平米的楼房外,还额外再给村民20平米的房子,“居住出租都可以。”
    另外,草山岭社区改造后村里还留下了8万平米商用房,有一个大酒店,3个公寓式酒店,“这些收益也完全返还给村民,确保村民住楼房之后的基本保障”。
    “农房建设之后,我们留有3.2万平米的沿街商业房,村集体年收入可达500万元,这些钱将全部用在农民身上”在章丘眼名堂社区,社区负责人马宗义骄傲地说。根据眼名堂社区的规定,村民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口粮款,60岁以上老人每月再领100元养老金,老人节补助200元,新农合等费用集体承担,村里还为每一户免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根据济南市的规定,农房建设节余出来的用地指标也要分给农民,以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这就好比让改造后住上楼房的农村自身具备“造血”功能,给农民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几乎每个农房社区都是一个“公司”,农民共同经营集体经济,共享集体收益。
    有了惠及农民的政策,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同时又为农民今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开辟了“后路”,济南农房建设两年来始终扎实稳步地推进,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农房建设87969户。开、竣工已达74191户,占全年整村迁建任务的110.5%,总投资达140余亿元;分散建房已达13778户,完成全年计划的107.4%。危房改造15476户,完成全年计划的106.4%。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