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新年“第一炮”释放的四个信号

2016-01-07 09:59:00来源:大众网作者:满晓明

作者:满晓明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在大家都在翘首等待新上线的中纪委微信公众号会带来什么样的新年大礼,等待哪一只大老虎将成为“新年首虎”时,中纪委网站“大数据”系列却成功“抢头条”:省级纪委80%的违纪官员去了哪里?

  可以说,这是中纪委2016年的第一个舆论热点,是新年第一炮。中国人讲究“开门红”、“一炮打响”,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中纪委的“头炮”应该是某个大老虎被组织审查的消息,从而顺利开启全年持续高压反腐的征程。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新年第一炮,中纪委竟然轰向了自己,轰向了那被隐藏的“80%”。笔者认为,中纪委如此安排绝不简单,这是为新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释放的信号:

  信号一:“开门反腐”的门开得还不够大!

  “开门反腐”是本届党中央党风廉政建设的鲜明特征,无论是年访问量突破20亿次的中央纪委网站的建立,还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无论是打虎信息的披露,还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典型问题的曝光,无不说明了中央纪委“开门反腐”的决心。用网站原文中“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中纪委新年首炮将问题矛头指向未被通报的80%,清楚地表明:反腐公开的大门开得还不够大!至于信息要公开的何种程度,笔者大胆揣测:理想状态是只要不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不影响对其他涉及人员调查的,都要公开!

  信号二:坚决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常态”、“大多数”真正“常”起来、“多”起来!

  王岐山书记提出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明确表示: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与以往通报一对比,问题来了:通报的20%,是少数、是典型问题,大多属于“四种形态”中的“少数”和“极极少数”,而“常态”和“大多数”却很少在通报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展现在党员群众面前的大多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容易给人带来误解。

  如何让“常态”、“大多数”真正“常”起来、“多”起来?就要从加强对咬耳扯袖、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问题的通报,让公开通报中“四种形态”的比例,与实际监督执纪工作中的比例相当。如此,才能体现出将“四种形态”落到实处!

  信号三:这些思想要不得!

  上一年查处的问题中,之所以80%的问题未被通报,其中肯定少不了“家丑不可外扬”思想在作祟。把问题当做家丑,能少公开一点就少公开一点,这种思想要不得!

  很多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还身处重要领导岗位上,不少还是主要领导,通报会让这些领导干部脸面上过不去。照顾部分领导干部“面子”,能不公开就不公开,这种思想也要不得!

  查处的问题中只有20%被通报,谁都不想自己的问题被曝光,那么通报谁、不通报谁就成为了各级党委、纪委两难的选择,同时也有可能为私下协调提供机会,而公平、公开是压缩寻租空间,减轻各级党委、纪委压力的最好方法。为了不被通报而做领导思想工作,这是错上加错,这种思想更要不得!

  信号四:切忌自满、松劲!

  “大数据”系列文章中指出虽然通报量很大,但是还存在在省级纪委官网,通报曝光数占违纪问题查处数不足20%,部分地市“零通报”的问题。这是中纪委的对一年来纪检监察工作的一次“自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是距离“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距离取得最终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次“自省”意在提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纪党规的执行者,要切忌“自满”、切忌“松劲”,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执纪的能力,踏着始终不变的步伐,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中纪委以提出问题开局,必定会以解决问题结束。我们期待着中纪委在公开反腐、在践行“四种形态”、在取得反腐败斗争最终胜利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