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吃河豚”趣话引出的启示

2016-05-19 09: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进贤
 李进贤
  在食物当中,有些因昂贵,让人望而却步;有些即使你想“土豪”一把,也不易寻得到;还有些,你饥饿难耐,纵然无偿奉送,也不见得敢吃。
  比如河豚!
  河豚虎头圆脸,“樱桃小口”,背上黑褐色,腹下银白色,有背鳍而无鳞,“一生气”,肚子就显得无穷大,一副宰相肚里撑船的样儿,就是这么一个憨态可掬的小东西,却让人产生甜蜜的恐惧情愫,又爱又怕,欲罢不能。
  食得河豚肉,不闻天下鱼。河豚虽有剧毒,但因其鲜美无比,每年春上,都会有人为满足饕餮的口腹之欲,因中毒而抢救无效,一命呜呼。
  我的家乡地处黄海之滨,昔日也有吃河豚陋习,但如今已成江湖传说,只可见海边的沿途,屋墙、防浪堤,甚至大石块,可落墨之处,间有“乡土”书法家的涂鸦─—廷巴有毒,吃了就死!廷巴是河豚的俗称。这些警示标语,将舌尖上的快乐演绎成生活中的冒险。乡人见惯不怪,自然熟视无睹。但对旅人而言,多少会因这唐突直白、亦庄亦谐的乡话俚语而忍俊不禁,使游览的时光平添笑料,变得轻松有趣。
  而在我心目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简直是非敢死队员不能胜任的事业。难怪古谚云:拼死吃河豚!
  这种无畏、无奈之举,与《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情节,也颇有相似之处:薛录事(官名)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其身,但耐不住饵香扑鼻,遂咬之,终被钓。
  党的十八大后,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拼死吃河豚”,其违纪原由和犯罪轨迹,也和薛录事遭遇差不多。明知道要犯错误,且晓得踏进去的是“同一条河流”,但还是因理想与信念的“总开关”拧得不牢靠,加上党性与意志蜕化、薄弱,经不住有害侵袭与利益诱惑,最终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礼记》云:酒食合欢。私下揣测,这大概是很多人喜欢请人吃饭的动因。但“拼死吃河豚”一说,似乎与此背道而驰,究竟出于何种动机,难以下科学的结论。
  推广开去,却是明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两难”问题:现实的养生健康理念,总是限制口腹之欲。究竟为健康节食甚至禁食,还是为人生享受美味珍馐?
  引伸开来,也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熟虑、引以为戒的“河豚现象”:究竟是修剪欲望,知足感恩,风物长宜放眼量;还是放纵欲望,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究其实,对于那些党性意志坚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操守坚贞的合格党员干部来说,这不是勉为其难的“两难”选择。从焦裕禄、孔繁森,到郑培民、郭明义,再到杨善洲、王伯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好干部,都在“两难”问题上做出了正确选择,交出了优秀答卷。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重名节,重操守,懂得取舍,淡泊名利。
  习总书记谈到“两难”问题,也告诫过党员干部,“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引鉴“薛录事”遭遇,再重温总书记的话,至少可悟出两层意思:一是既然选择了从政,就必须想清楚自己“追求什么”,思想境界要更上一层楼,自觉接受比其他社会成员更高的道德标准、更严的纪律规矩约束。二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务实的观念保持到沸点,把升官发财的欲望维持在冰点,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扪心自问,改善生活、过好日子,这是正常人的欲望,也是每个人,包括党员干部的正常愿望,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欲望面前不知自律,拼死吃河豚,势必为欲所困、为欲所累,最终为欲所害。
  本来,不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行贿受贿、贪污腐化,侵害群众利益,谁都知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少数受党教育培养多年、为党和人民做过很多有益事情的党员干部,却偏偏以身试法、走上了违纪、违法之路。
  为什么?
  援引“拼死吃河豚”趣话,用美食家掏心窝子的大实话来诠释就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如今,河豚之风,仍在流行。这大概就是河豚的致命魔力:既然禁不住诱惑,听凭欲望的遣使,“亦余心之所向兮”,就须以身家性命作赌注,再加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舍身取食”精神,方能尽兴饱啖那贪欲的饕餮大餐。否则,还是远离河豚为上策。
因为别人强迫不了你,你也强迫不了你自己!

初审编辑:臧海平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