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改的不只是公车还有“官念”

2016-06-22 13:58:00来源:大众网作者:郭小红
 郭小红

  近日,山东省各地市公车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并执行,有新闻报道,车改后厅官倒公交,安装打车软件已成常态。笔者认为,自费坐公交、打车上下班车本是理所当然,实在不值得褒奖。

  古代供官员乘坐的轿子,大小根据官员身份的高低而定,现在官员乘坐的公车,其价位、排放量也同样根据官员的大小来定,“车轮上的问题”由来已久,积弊颇深。在不少地方,不论级别高低只要手握一定权力的官员,拥有专车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些官员“官本位”作祟,在公车问题上分不清公私界限,仿佛没有专车就觉得自己不是个“官”,走不出“大小是个官,要坐四个圈”的误区,公车俨然成为一种身份和特权的象征。如此做官理念,丞待改革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车轮上的腐败”减少了,然而,另一个问题“车轮上的懒政”却成为公车改革面临的新难题。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工作需要用车时要到车就办,要不到车就等;到基层检查调研派车就去,不派车就缓行;坐等上门多起来,电话办公、文件传达、会议部署多起来。表面上是因为车补不到位,归根结底,还是把公车当特权待遇,把车补当福利,没有端正做官理念,暴露的是作风问题。

  公车改革,改的不仅是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缺失,还有官员们的官念,思维中存在的特权观念没有改变,制度设计再精细,管理手段再新颖,也难免发生异化,导致“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 、“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困局。古代有一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公车改革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公务用车回归到执行公务的本位。另一方面是将某些官员“官本位”的理念回归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的脚踏实地为民办事。

  消除“车轮上的腐败”、“车轮上的懒政”,首先需要消除特权思想、公车情结,端正做官理念,树立干部的公仆意识。其次,公车改革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充分考虑基层差异化需求,创新方式方法,细化措施要求,让改革符合实际情况,更接地气。再次,要加强监管,公车私用不仅是违纪,更是违法,因此,对待公车私用,不仅要有纪律处分,还要有法律追究,坚决做到依法问责。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