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多“干事”,群众真“欢迎”

2016-07-25 16: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杨小刀

作者:杨小刀

  前不久,某地为建设美丽乡村,要求辖区内各村在主要路口树立标准样式的标牌——“建设美丽乡村,某某村欢迎您”。乡村还未美丽,价格不菲的“欢迎”标牌就竖起来了,一些群众对此并不欢迎。(人民日报7月24日)

  集聚人心,造一造建设美丽乡村的势无可厚非,但是还没干出一点成绩,乡村尚未美丽,拿什么“欢迎您”?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表面文章和面子工程上,群众不欢迎是题中之义。既造势更干事,少造势多干事,甚至只干事不造势,群众才真欢迎。

  在某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思维里,竖标牌的资金虽然“不菲”,但要扔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池塘”里,或许都“听不到一个响儿”。竖在各村的主要路口,却能传递出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振奋人心的号召,领导看得见,群众摸得着。这样的“先声夺人”固然不招群众待见,却是一种政绩“出彩”的方式。显而易见,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招式,是典型的利己思想在作祟,政绩观扭曲的结果。

  受其影响,不外乎“功利性”和“选择性”做事的心态。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既不主动思考,提前谋划,也不积极行动,踏实工作;涉及“化解矛盾”的工作绕着走,涉及“资金使用”的好事争着上;涉及环境整治、精准扶贫这些需要“吃苦的活儿”躲一边,涉及道德建设、包装宣传这些“有利的事儿”抢着干。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责任担当的严重缺失。这种错误的政绩观不克服,不但不能出彩,而且还会出丑。

  要想真出彩,必须真出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征程是一场寂寞的长跑,从外表到实质的美丽不是朝夕之间就能竞功,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虚名可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方向、驰而不息地推进美丽中国落地生根。在这种现实语境下,迫切需要党的领导干部远离“聚光灯”,坐好“冷板凳”,全部心思向“乡村”聚焦,各项工作向“美丽”用劲,做到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担责履职、敢作敢为,在危难险重面前,攻坚克难、冲锋陷阵,锲而不舍。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人民群众才有更多获得感。党员领导干部惟有把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在头顶上,把人民生活的期盼体现在行动中,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现自己的光彩,谱写人生华美的篇章,赢得群众的尊敬和认可。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