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群众“脸色”,结亲更能“连心”

2016-09-07 17:21: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杨小刀

作者:杨小刀

  结亲连心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举措。当前,发现、解决乃至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和艰巨。

  九层大厦,始于垒土。能不能跟群众交心,取得群众的认同,挖出他们的酸甜苦辣,解决好“第一次实地走访”问题,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关键。群众对走访干部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实地走访的干部应该有感情有技巧地引导群众发牢骚、讲怪话。群众牢骚意见越多的地方,往往是群众呼声越强烈的地方。要善于从这些牢骚话怪话中寻找到共性的问题,妥善加以解决。干面子活,没有问题意识要不得;重言诺,轻践行更要不得。

  干部与群众结亲连心的成败取决于“村委和农村党员”这个中间夹层。群众生活在农村,所反映的也大多是 “身边”问题。问题的答案很容易“解出”,但要真正落实,按照程序,还要村委班子“给力”。笔者联系的村很多村民都反映村内巷道高低不平,车辆出入很困难。村委负责人表示,已经出台了村规民约,但群众仍熟视无睹,村委对这项工作的推进一筹莫展。我问他,你家门前把巷道垫高了吗?他说,看着别人都垫高了,我也就跟着垫高了。《淮南子·说山训》有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群众的眼中,身边的干部就是一叶,这些离群众最近的农村党员干部不仅不率先垂范,刮一刮“正能量”的风,反而像墙头草,跟着歪风倒,又怎能让群众体会到党风政风的改善。落到纸上的倡导与禁令,农村党员们都不遵奉,怎能怨怪群众各打各的“小算盘”!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群众的“脸色”是干部工作成效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当前农村,群众与基层组织的群体性矛盾明显增多。面对冲突,党员干部应该多看看群众的“脸色”,才能让干部与群众心连心。

    对此,习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中总结道: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习总书记的箴言,全体党员干部都应珍之重之,习之用之!如此方能“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才容易同群众说上话、有沟通、好商量、能协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