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是一场持久战

2016-12-28 16:18:00来源:作者:伊廷宝

作者:伊廷宝

  作家冯骥才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问时,曾谈起过自己的一次经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久,到某地出发,有关方面接待,桌上放了几个家常菜,主人连说“特殊时期,特殊时期”,一副很难为情的样子,好像还有点“没面子”。

  “他虽然是这么做了,可是从观念上还没有完全纠正过来。”冯骥才说。

  八项规定实施四年来,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从简招待已经成为新常态。接待冯骥才的主人,如果换作是今天,相信也不会再拿“特殊时期”为自己辩解了吧。

  八项规定实施四年来,成就有目共睹,“八项规定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不可逆转,说的是趋势,但要保持这个趋势,还需要“坚持住”,靠扎实的工作来支撑,毕竟,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

  放眼全国,虽然“四风”违纪行为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高压之下顶风违纪并没有绝迹,“往回走”的冲动时不时会冒出来“刷存在感”。比如,党的十八大之后查处的领导干部,很多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没有收手,依然我行我素。再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跟组织玩起了“三十六计”“七十二变”,转入地下搞“四风”;有的党员干部对动了他们的“利益奶酪”很有意见,找借口搞软抵抗、不作为,等等。“四风”问题不是没有了,只是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变得更加隐蔽了

  因此,对八项规定实施四年来取得的成绩,一方面要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也不能作过高的估计。数字最有说服力,典型案例更能促人警醒。无论是矿泉水瓶装茅台、办公室里藏暗门,还是吃1米长的鳄鱼尾、几千里之外公车运食材,都说明“四风”病原犹在、病根未除。

  改进作风是一场与既得利益、行为习惯、社会陋习的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改到深处是坚持,改到深处是改革,改到深处见思想、见信念、见文化。从“不敢”到“不能”“不想”,是一个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拧紧“总开关”的过程。只有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既拔作风之弊的苗,也铲“四风”滋生的土,以钉钉子精神看住一个个节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坚持住、不发散,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有效遏制住“往回走”的冲动,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也才能真正使优良的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和风气,成为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