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绾为相”与“越人溺鼠”的启示

2017-01-30 09:09:00来源:大众网作者:辛董超

  “杨绾为相”指的是,唐朝大历年间,唐代宗李豫下诏,任命杨绾为宰相,随后御史中丞崔宽、汾阳王郭子仪、京兆尹黎干等显贵达人纷纷由奢变俭。“越人溺鼠”出自《燕书》,老鼠喜欢晚上出来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老鼠偷吃了几次,平安无事,就呼唤同伙一起去吃,不久,那个越国人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老鼠们又跳进去偷吃粮食,结果全部被淹死。

  “杨绾为相”和“越人溺鼠”,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故事,却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人性约束和制度设计层面的些许路径,为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些许启示。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据《旧唐书·杨绾传》记载,“杨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于是唐代宗起用杨绾,看似是一次不同的人事变动,其实是通过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官员“见贤思齐”,继而营造清廉气正的官场生态,为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社会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越人溺鼠”,故意让老鼠偷米得逞,老鼠因为没有受到惩罚,将越人的陷阱当成了“可乘之机”、“可钻之隙”,产生了侥幸思想,并将这种“不正之途”广而告之自己的同伴,结果自己和同伴纷纷溺亡,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现在屡现报端的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学中中著名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中发现,只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洛则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需要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每种假设都不可避免有自己的限定条件、适用范围和历史局限性,但是,对人性而言,趋利避害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对不同个体而言,“利”和“害”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范围,不同人之间的“利害”定义存在差别,个人对待“利”和“害”,也可能出现矛盾,比如,孟子的“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面对生与义的选择,两者兼有最好,只能选其一,就会出现不同人不同的选择。

  对官员群体而言,自然也有“欲望”,有的官员以增加群众福祉为追求,有的官员以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也不能否认有的官员以光宗耀祖为追求,当然,也不能排除极少数官员以享乐主义为生活所有的现实存在。所有欲望其实都与层级、职位密切相关,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服务群众、自我实现的舞台也就越大,同样,对少数心怀叵测的人而言,“捞好处”的机会也可能更多。此时,各级党委、政府就需要抓住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给他们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大的贡献;对尸位素餐、当太平官的官员,要让他们挪位子,倒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向典型靠拢;对那些贪污腐化的官员要层层发力、久久为功地进行打击,让每一个妄想在党纪国法面前,翻围墙、抄近路、打擦边球都会侥幸过关的不法分子得到应有惩处,达到惩治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让那些心里有“小九九”的人急躁打消念头,避免陷入“越人溺鼠”的结局,及时洗洗澡、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染污可树威”,通过人用一个品质优良的好干部,能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积极对照、努力靠拢,引发优良品质的乘数效应。今年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成为组织需要、群众信任“贤人”,为地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单位:安丘市纪委)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