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2017-02-14 17:13:00来源:大众网作者:郭小红

作者:郭小红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这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由惩戒层面到制度层面,最后到思想认识层面,归根结底,“不想腐”才是反腐败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

  “不想腐”是一种价值取向。价值涉及标准尺度、对错判断等问题,当人对一种事物具有明确判断并深深烙印在内心深处时,人的行为就会有明确的选择。从党的正风反腐实践来看,几乎所有的贪腐行为,都是从心理状态失落、失衡、失意等思想认识开始的。比如认为“吃一点、拿一点不算问题,是小节”,就必然放松对自己行为的要求;若认为此行为是违反党纪、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价值判断时,就会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明代思想家薛瑄《从政录》中将不为财色诱惑所动的廉洁者分为三等:“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这句话可以分别对应从高到低三种廉洁境界,“不妄取”“不苟取”可归并为“不想”,最低境界则为“不敢”。至于既想且敢但又无隙可乘,即可谓之为“不能”。对于当前反腐败来说,无论是“不敢腐”,还是“不能腐”,都是一种 “被动不腐”。一旦法规制度失去效力,已构成的“不敢腐”、“不能腐”局面就会崩溃,腐败问题不仅会卷土重来,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只要对腐败的“想法”在,就不可能保证没有腐败行为的出现。因此,我们不仅要清醒认识到“反腐永远在路上”,更应当在“不能腐”的基础上构建“不想腐”的廉政信仰。

  怎么才能实现“不想腐”呢?首先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缺失好比思想上的“雾霾”,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健康的、积极的精神追求,就不会消极、颓废,思想就会“干净”起来,就能经受住诱惑和考验,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其次要强化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联系群众看作“最大优势”,把服务群众看作“最大责任”,把脱离群众看作“最大危险”,身为党员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和群众一块苦、一起过、一同干。再次要严明纪律和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想腐”靠自觉也靠他律,党章、党纪、国法,还有党的优良传统,都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最后要强化廉政教育,培育廉洁价值理念。把廉政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使“不想腐”成为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并升华为廉洁从政的政治操守,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能力。

  除此之外,要实现“不想腐”的终极目标,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其落实和执行的力度,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多重监督,使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在头脑中生成、强化“不想腐”的意识。总之,社会风清气正,腐败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官员“不想腐”的时代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