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考试没过关不是小事

2017-02-28 11:53: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进贤

作者:李进贤

  “本来觉得这次考试没过关是小事,没想到却被纪委约谈了,这下真的红了脸,出了汗。”发出这番感叹的,是山东某市一名因没通过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测试而被市纪委约谈的市管领导干部。

  可以说,施行以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为主的廉政考试制度,是纪检部门惯用的有效教育促进手段。为入心入脑起作用,落细落小出效果,不少地方还把廉政考试与干部考察推荐、选拔任用等硬指标挂钩,明确提出对考试不合格者暂缓任用。考试能考出廉洁来?成绩及格思想就合格了?不过关就不能提拔了?过关后就不出问题了?在尝试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际,诸如此类的质疑,犹如“啼不住”的“两岸猿声”,给制度进一步推行造成不少困惑和阻扰,使那些讲政治不够、教育“主心骨”不稳、担当意识不强的组织者,由此产生打“退堂鼓”念头。

  应该看到,在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关键期,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业已形成背景下,施行廉政考试制度,推动构筑“不想腐”的堤坝,顺合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政治生态特别是干部清正的时代愿景,宣示了我们党建设廉洁政治从源头抓起的鲜明导向,也体现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廉政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的现实要求。与此同时,反思“四风”问题禁而不绝、腐败现象潜滋暗长,以及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种种问题,固然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因素,有党的队伍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还是面对“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牢、学习意识不强、思想修养不够等导因使然。无数案例也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理想信念缺失、党的观念淡漠、党性意识薄弱才是“里”,才是“没过关是小事”的误识源端。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也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借力廉政考试,既可推动党员干部求知善读、学思践悟,修于内而形于外,修于心而笃于行,自觉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也可督促党员干部通过践行“两学一做”要求,以“四讲四有”标准检视自身,增强自律意识,启发思想觉悟,提高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更可锤炼从政品德,促使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自觉抓思想从严,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党员干部的廉政素养不会“水涨船高”、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提升,需要日积月累的终生努力。除了腐化变质、不惩治无以纯洁队伍、挽救本人、教育别人的“极少数”,对于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的“大多数”而言,既需靠“以考促学”的“紧箍咒”激励鞭策学习,实现由“被动学”到“主动学”,“浅表学”到“深入学”,“零碎学”到“系统学”,切实增强自觉性、深刻性、全面性;更须用“学以促廉”的“预防针”,加强思想“接种”,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促使廉洁理念与自律意识更加明确、党的观念与党性意识更加牢固,思想政治建设根底更加牢靠,纵深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就教育本身而言,廉政考试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是一种有效教育手段与促进方式。对党员干部来说,考试“不过关”虽不是小事、不能等闲视之,但“成绩合格”并不证明“政治合格”,更不意味一考而过,一劳永逸,进了“保险箱”。尤其对那些通过廉政考试,拿到“驾照”、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来讲,“驾考”过了,只说明跨越了这道制度“门槛”,不表明已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以后“驾车”就不会违规、不出毛病问题。

  思想建设永远在路上,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