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称呼“拔高”也是一种腐败

2017-03-06 17:41:00来源:大众网作者:易笑

作者:易笑 

  “张主任”“王书记”“李处长”“赵科长”……如果这些都是切实的称谓还则罢了,但大部分都是普通工作人员。

  一天,笔者在办公室接听了一位乡镇干部咨询工作的电话:“您好 请找一下易主任。”吓得我赶紧对着电话摆手:“不敢不敢,您称呼我小易就行。”然而,对方还是一口一个“易主任”。不仅是乡镇干部,某些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对我们的工作指导中也习惯称呼我“易主任”。尽管我一再说明,但对方似乎总是觉得“小易”这个称呼不太妥当。让我这个普通科员大红脸的同时,不禁反思称呼庸俗化这类现象的根源来。

  有目共睹的是,随着纠正“四风”弛而不息,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老大”“老板”已经悄然不见了踪影,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拔高”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诚如笔者一个年轻科员也会被冠以“主任”“科长”的名号,那些“副部长”称“部长”,“副主任”称“主任”的情况更是见怪不怪了。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有的同志是担心“副职”不高兴,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看起来司空见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一种变相的“腐败”。让群众听了,无疑会疏远干群关系,让群众有一种“体制之内都是官”的不良印象。

  一开始,一些干部对“拔高”过的称呼可能还有些受宠若惊,但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得意”的心理,欣然享受这种被人“拔高”称谓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必然滋生官僚主义的作风和“官本位”思想。

  党内称呼非小事。所有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却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笔者认为,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恰恰就是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重要表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和规范。党员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风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