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化改革脱掉公车伪装的“马甲”

2017-06-23 11:01:00来源:大众网作者:赵艳丽

作者:赵艳丽

  今年以来,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规定,推行公车标识化。此外,部分地区还为公车加装GPS定位系统、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在多重举措下,公车改革正继续向深处推进。

  长期以来,公车私用一直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且屡禁不绝,备受诟病。虽然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高频检查,“车轮上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公车私用树倒根存,甚至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以前,公务用车一般通过车型、车牌号码就可以识别出来,可是现在代表身份的“特权号”不见了,很多国产车进入公车行列,颜色也不再是黑色为主。这样的公务用车混杂在私家车中,让群众难以分辨,就更不要说对公车使用进行监督了。

  查好病因好下药。车轮腐败产生的最大原因是,失去了监督的制约,尤其是群众的监督!要想对症下药治理公车腐败,那么,公车标识化无疑是一剂铲除病根的良药。将公务用车统一喷涂标识,脱掉了公车伪装的“马甲”,让公务用车置于“阳光”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勇敢叫响“我是公车,请监督!”这一制度的出台,不但使公车监督由“体内循环”改为“体外循环”,也彰显了“公车改革,刀刃向内”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公车标识化制度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违规使用和配备公车的问题,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标识化绝不是遏制车轮腐败的“万能钥匙”。制度出台后,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有了公车标示后,公务用车以“公务”的名义办私事的问题群众是否能够发现?这些问题都需要更细化的措施去解决。所以,我们不能奢望解决公务用车腐败问题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出台公车标识化制度只是公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车轮上的腐败,还需要管理、监督和问责多管齐下。要运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把握好车辆定位,让车辆运行公开在群众“视线”下。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补齐有漏的“笼子”,让“公车特权”无缝可插。要用好问责“利剑”,对于发生在车轮上的腐败问题,要真刀真枪地督查问责,形成震慑,让心存侥幸之人心有所惧。只有形成公车管理的合力,良好的作风才能在宽敞的大路上高速行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