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干部”为何久治不愈

2017-07-07 15:12:00来源:大众网作者:高庆礼

作者:高庆礼

  近期,贵州省纪委通报了5起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取酬典型问题。通报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一面手握公权,一面又长期在企业“兼职”、接“私活”,违规领取报酬,受到了严肃处理。

  党员干部兼职取酬已不是新话题,近年来兼职取酬的通报案例也不在少数,但仍然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铤而走险,不收手、不收敛,我行我素,继续充当“两栖干部”。贵州省纪委通报的5起案例,就是十八大以来仍然兼职取酬,不收手、不知止的典型案例,不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还要上缴违规兼职所得,通报曝光,真是丢大了脸面,白袍点墨,终不可洗。

  党员干部违规取酬问题屡屡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驱使。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公权私用,暗中从事“权力投资”的发财之道,“放长线,钓大鱼。”利用岗位之便,部门影响,为企业充当“保护伞”, 牵线塔桥,拉关系网,开“绿灯”,充当企业“说客”,积累自己“人脉”,为后来退休“再就业”夯实基础,算计好自己小算盘。有的除直接兼职领取工资、福利外,还暗中参与企业红利分红、公车待遇及隐性福利,甚至由个别党员干部只挂虚名,不参与企业实质性工作,而从中领取高额报酬,成为不正当利益“传送带”,致富的“钱袋子”“取款机”,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形成隐形“四风”的“灰色圈”。谁知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得到好处,就得为人家办事,走后门,托关系,推杯换盏,不正当竞争秩序就会出现,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领导干部很可能就会成为围猎的对象,腐败土壤就会滋生,就会侵蚀党员干部身躯。久而久之,吃到一点小“甜头”,自然欲罢不能,甚至存有侥幸心理,搞起了权钱交易,拿着公权做买卖。要相信纸里始终包不住火的道理,一旦犯事,就会接受组织调查,鸡飞蛋打,什么都没有了,到头来还是充当一个“财务保管员”。

  甘蔗没有两头甜。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把规矩立起来,千万不要让“糖衣炮弹”轰昏了头脑。切记当官一定要有公心,权力姓公,不姓私,对待公权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不要总想发财,更不要利用公权谋取私利。古往今来,“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先进典型的比比皆是,号称“四知先生”的杨震以却金闻名;“一线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的张伯行为“天下第一清官”;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战斗在兰考470多天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群众中铸就了一座永久丰碑;“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被百姓称为“樵夫”书记。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却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共同信仰,在世人心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领导干部不得违背规定兼职取酬,多年来就有禁止性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违规兼职或兼职取酬的行为也做出了明确处分规定。党员干部到企业违规兼职取酬,不仅违反了纪律,败坏了风气,而且更容易出现廉政风险,极易催生权钱交易,滋生腐败问题。清理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取酬势在必行,要切实摸清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底数,对违规者一查到底,绝不留情。强化监督,公开监督渠道,加大责任意识,强化问责任机制,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深挖腐败根源,让两头都得利、两头都不舍弃的“两栖干部”无处藏身,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政商环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