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担当破“尴尬”

2017-08-21 18:38: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杨杰

作者:杨杰

  “谈话好好好,说事中中中。巡察已足月,举报却为空。”谈及首轮巡察中所遇到的信访“零举报”问题,巡察组的一位同志不无自嘲地如此概括。从巡察进驻,到巡察终结,时近整月,某巡察组事先公开的办公地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所接受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数量,大大超乎工作预期——近乎为“零”。这份“尴尬”的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又该如何破解呢?

  对市县一级巡察,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有过强调与要求:党内监督要纵向到底,压力必须传导下去,市县要建立巡察制度,有效解决基层“打虎拍蝇”,夯实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更是在此基础上为各地建立巡察制度提供了总体行动指南与具体实践遵循。

  客观而言,巡察确实是要查出问题,确实是要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而巡察的根本目的远非如此,远非如此简单。巡察是政治巡察,需牢牢把握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重在巡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方面的问题。巡察旨在通过这一方式,强化党的领导,固本培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根基,不断推动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的深入贯彻落实。

  信访举报固然是领导决策的“情报部”、问题线索的“主渠道”、反腐民意的“晴雨表”,而巡察仅仅依靠群众举报而去发现问题线索仍显不够。巡察正如“巡诊”,巡察是主动是外展,是走出问诊、主动登门,是外展发现、“防病医病”。倘进驻后,不去一线不与群众接触,只是一味坐等举报,也便失去了“察”的意义。

  巡察巡察,只巡不察,只听不察,难言巡察。巡察巡察,且巡且察,且听且察。既要听,更要察,更要明察,更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而“察”离不开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离不开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巡察要有责任心,要有担当意识,谈话要真诚,说事要严谨,保密要严格,深入需真深入,

  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的六个巡察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我们事先准备了——对外公开了办公地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却不去深入了解,只是“守株待兔”,是不够也是不行的。巡察的方式方法并不单一,查阅账目是“察”,与进驻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交心谈话是“察”,从前来办事群众的口碑中发见问题也是“察”……巡察手法多样,不限举报一种。

  对于被巡察党组织,为何会有“零举报”现象出现呢?或可做如下分析:其一,“根本没有问题,无需举报说事”。此种情况,恰是我们巡察目的之另外一种换角度表述,也是我们所希望与期望看到的。而事实上,至少目前,这种情况,为数不多。正因为有问题,所以我们才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巡视巡察。

  其二,“熟人巡察熟人,不会碰硬较真”心理在作怪。“零举报”的“尴尬”根子多在此。毋庸讳言,“熟人巡察熟人”确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县一级,更为突出。巴掌大的县城,统共这些人,整天磕头碰脑的,谁不认识谁?“早上举报了,晚上知道了”的情况在过去也确实有过。正因如此,巡察工作才能不同以往,才要制定铁律、拿出措施、指定专人、专事信访,不仅如此,更要责任到人、责任倒查,还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工作纪律。

  巡察期间,要通过我们的敢于担当、一身正气、“拿事当事”,来感染周围群众,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切实打消举报人反映人的思想顾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变化,真正感受到党的正义之剑始终在身边,要通过我们扎实、真诚、务实的工作,使想反映问题的党员干部群众,敢于说出心中之话,敢于对所在部门所在单位的不正之风诸问题向巡察组“讨个说法”,要风格多变、方式多样的鼓励大家说出真话、说出心里话、说出大实话,共同营造本地本部门本单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环境。

  巡察是一项全新工作,首轮巡察中,遇到些问题、困难甚或“尴尬”,亦属正常。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建立巡察制度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巡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敢于担当,辅之以符合当地实际、群众易于接受、科学而又合理的工作方式方法,譬如,异地巡察、下沉一级巡察等,就一定会将巡察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就一定会充分体现出巡察课题的应有之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