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应克服“拿来主义”

2017-12-15 16:01:00来源:大众网作者:陈常国

  陈常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干部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调查研究上不深、不细、不实,造成调研报告没法下手,只好从被调研对象要材料、要报告,改头换面,添油加醋,完成所谓的“调研报告”,成为标准的“拿来主义”。这样的报告如果呈报给领导或上级,对领导的决策有时会起“误导”作用,危害不言而喻。

  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到基层调研,是了解基层实情,或总结提炼经验,进行学习“取经”,以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示范推广;或针对基层实际问题和困难,到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中进行深入了解,一起想对策,出思路,研究解决的办法。

  调研的“拿来主义”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技巧。而不是听听汇报、作作指示,或者雾里看花、走马观花,甚至打着调研的幌子,偏离调研的主题,到了“景点”或“特色”之地“放松心情”。至于调研结果则要求被调研单位几天内“把报告报上来”。这种“完任务”“搞形式”“走过场”式的调研,不但扰乱了基层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增加了基层接待负担。

  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提倡 “拿来主义”,但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不提倡“拿来主义”。对于他人的工作成果、先进经验确实有值得学习、值得借鉴、值得复制、值得推广的地方,完全可以灵活使用“拿来主义”,这样能够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目标、新任务。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认真学习来准确领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找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着力点。这需要领导干部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发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克服“上级”心态、“领导”姿态,沉下身子、静下心思搞调研。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调查研究就是为避免因偏听偏信导致的主观臆断,通过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收集意见,深入比对判断、探讨分析,全面把握事情的脉络,才能撰写出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调研报告。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担当。面对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领导干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新的能力,求真务实,求好问效,做到真调查、真研究、真思考,把调查研究的新成果,作为推动创新发展、推进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