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落后是群众观念滞后

2018-04-10 16:58: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进贤

  李进贤

  提及扶贫难处苦处,有的党员干部把工作上不去于群众“觉悟低”“目光短浅”“只讲利不讲理”埋怨群众落后,“榆木脑袋”不开化“不懂感恩、不愿自强、不求上进

  诸如此类“吐槽”,看似牢骚情绪,表露畏难苦衷,其实还是群众观念不牢靠。心目中失却了“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头脑里对立了党性与人民性。其危害与后果,既有悖党性要求,伤害群众感情,不利于群众工作,也成为少数干部担当不够、工作不力的“遮羞布”,使扶贫工作沾染“四风”问题。在帮扶脱贫步入爬坡过坎“节骨眼”上,这些隐性问题,尤须引起重视。

  应该看到,多数党员干部,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洗礼,业已将群众观念融入党性锤炼,实现了学做结合,知行合一,但现实中,也确有少数党性实践存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认为群众工作就是“给钱给物”、满足直接利益诉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的不讲政策策略,会“领蛋糕”,不会“分蛋糕”有的晓得“从群众中来”,不懂得“到群众中去”,不知既要做“学生”,还要当“老师”,更遑论讲求工作辩证法,把代表群众、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有机结合起来。

  毋庸置疑,彷徨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味抱怨,喋喋不休,最终拿不出办法的“吃瓜”型干部,本身就是群众观出了问题。只所以甘当群众“尾巴”,根源也不外乎群众观念滞后,党性锤炼不够。

  大浪淘沙,从来都是泥沙俱下。有落后群众,就有先进群众。有先进群众,必然有落后群众。出现落后群众,在包括新时代在内的任何历史阶段都无可避免。作为党员干部,落后群众少,不能欣欣然,落后群众多,更不能戚戚然。同样,落后群众少时,不能只关注先进的。先进群众多时,不能不关心落后的,更不能妄断群众是愚昧落后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剧中人”,也是历史过程“剧作者”。站在新时代方位回眸,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经济特区、搞股份合作制、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从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到“嫦娥”飞天标注中国高度,“蛟龙”潜海刷新中国深度;经济总量创造“中国奇迹”,变革、进步跨越,都是劳动群众“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凝结着群众智慧和汗水发挥着历史创造者的砥柱作用

  党性观念的源头是群众意识。确立群众观点是党性实践前提和基础。党的好干部焦裕?,“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正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在生命最后475天里,他带领兰考人民暮雪朝霜、治理“三害”,留下“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不朽业绩。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新时期“焦裕禄”式好干部廖俊波曾说,“群众递来的烟越是差,就越要立刻点上,不然群众会以为你嫌他的烟不好”。素朴话语,解读的群众观既生动形象又具体直观

  党性意识究竟强不强,要看群众观念牢不牢。脱贫攻坚是新时代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庄严责任、光荣使命,也是严肃认真的党性锻炼过程。面对临渊羡鱼不想结网,有享乐心无进取心,有获得感没参与感的精神“贫困”,牢骚太盛无益于助困脱贫,唯以思想为发韧,先解决好自身群众观念上的认知“贫乏”,做到打铁自身硬,方能不辱使命不会有“扶不扶得起来”的纠结,群众也才会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践表明,要致贫致穷“牛鼻子”,凝聚治穷致富最大公约数,画出“齐抓共管”最大同心圆,党性锻炼很关键,而群众观念尤为重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