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需“量体裁衣”

2018-04-11 11:26:00来源:大众网作者:曾秀秀
曾秀秀
  明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有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进宫廷穿的朝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御史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听了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问这些干什么?”
  裁缝回答说:“年轻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的时候精神抖擞,挺胸凸肚,裁衣就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半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当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须前短后长。”此为量体裁衣。
  全面小康“这盘棋”下的好不好,关键看脱贫攻坚这颗棋子能否拿捏到位,习总书记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事关全局,更需“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要真脱贫,脱真贫。
  要“因人施策 ”。很多贫困地区“农民被上楼”现象正在上演。搬出土房住楼房,农民还会不买账?调查了解后才知道,农民“有苦难言”:拆土房盖楼房,农民还要贴补不少钱,背一身饥荒,往后日子更难;住进楼房,想种地离了十几里远,不种地又没有生计。所以,并不是住上楼房就是好,只有日子过得好才是好。需明确脱贫攻坚的主体是广大贫困农民,要了解并尊正农民意愿。在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的时候,扑下身子,放低姿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要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应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
  要“因地制宜”。在扶贫工作中,“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不搞实际调研,周边什么产品“火”,就上马什么产业,盲目跟风,项目扎堆,农民挣不到钱,浪费了资源。改变上述情况,党员干部要甘当“泥腿子”,真用心,真调研,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放眼全局,认清优势,正视劣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要“因势利导”。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给人给钱给政策,但是有些人却动起歪心思,“投错了门”“念歪了经”,致使扶贫领域出现一系列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要把脱贫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扶贫工作机制。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推手,要明确任务分工,逐步完善扶贫制度,强化扶贫问责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力保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行稳致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