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官僚主义的话风说不

2018-10-30 15:12:00来源:大众网作者:公翠萍

  讲话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开展领导工作、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而言,讲话是和吃饭、睡觉、走路一样的平常事,可到了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讲话却“跑了调”“变了味”,让讲话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打了折扣。

  比如,有的患上“秘书依赖症”,大小讲话全赖秘书出稿子,离了稿子张不开嘴,而只要“一稿在手”,则“讲话不愁”,不论什么场合,只管照本宣科念稿子,至于讲话效果好不好、受众感受如何则很少关注。再如,有的讲话穿靴戴帽,真正有用的东西没几句,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违心的假话满天飞,群众评价“皮厚”。又如,有的讲话不接地气,国际国内、区内区外,一二三四一大堆,貌似水平很高,而一到关键的如何结合实际抓落实,则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群众还是不买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60多年前,有感于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作“官样文章”,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严厉批评:“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松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任职时,也曾严厉批评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些批评的话语,用在今天一些话风不正、不会讲话的领导干部身上,仍不失为一种警醒。

  话风的背后是作风,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的集中折射。领导干部话风不正,暴露出的是其思想的浅薄、人格的平庸和作风的虚浮,人们有理由从一个领导干部的话风当中,判断其思想境界之高下、精神状态之优劣、思考提炼之深浅。现实当中,许多领导干部讲话深入浅出,平实中蕴含着智慧,通俗中揭示出道理,让人从中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听者如沐春风、感同身受、倍受鼓舞。这样的话风,得益于领导干部本人对形势把握得准、对情况掌握得熟、对工作研究得透。而那些话风不正、不会讲话的干部,或“官本位”意识严重,“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或患上“政绩浮躁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善做表面文章。这样时间一长,领导干部与基层实际远了,与群众感情淡了,胸中无全局、脑中无思路、眼中无亮点、手中无典型、肚中无“干货”,“灵魂跟不上脚步”,在讲话中出现照本宣科、无病呻吟、满嘴跑火车等“掺杂使假”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本质上讲,话风不正仍然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胸中有丘壑,一语即全局。一篇好的讲话,关键是要有好的思想、好的表达。好的思想、好的表达从哪里来?只能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领导干部的话风与此有相通之处。领导干部只有善于学习、勤于调研、长于思考、勇于实践,他的脑子里才不会是空的,才会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有了这些作为前提和铺垫,他讲起话来才有底气、接地气、生灵气。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与基层、群众和实际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假长空”的东西自然就会减少,这永远是领导干部端正话风讲好话的不二法门。现在,虽然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都不足以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身体力行的躬身实践。向官僚主义的话风开战,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沉下心、俯下身,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实践中,从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把话风的改进建立在作风转变的基础上,多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多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多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大实话,以端正话风这个“小切口”,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大变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