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痕迹”是实绩

2018-12-13 16:21:00来源:大众网作者:穆一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应该说,“痕迹管理”弥补了过去党政机关绩效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加具象,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但是,在基层“痕迹管理”的过度使用造成了“痕迹主义”的泛滥,最终流于形式主义。

  “痕迹主义”在基层的表现被形象概括为“小题大做,舍本逐末;专本专用,徒劳无功;政绩不够,痕迹来凑;补痕造迹,以假乱真;高调表态,纸上谈兵。”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要根治基层“痕迹主义”泛滥,还要在检查考核中重实绩。笔者认为,重实绩必须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价值取向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应作为第一价值取向,“群众参与”应该作为看“实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评判基层工作干得好不好,应该扎进群众堆里问一问;二是明确公平性问题。应根据不同的区域自然禀赋差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差别化、个性化的考核目标,不能“一个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考全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对公平;三是明确片面性问题。重实绩并非“不计成本”地追求结果,“实绩”的内涵应该包括但不限于结果和产出,还包括服务过程中群众的满意度,社会舆论的反映等等因素,切不可将“实绩”片面化看待为结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