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廉政时评

用好问责利器

2023

/ 06/1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王文涛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用好问责利器,做到实事求是、精准规范,既防止问责乏力,也防止问责泛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刻理解其中要义,厘清责任边界、严格问责程序、精准发现问题、常态容错纠错,使问责利器在实践中释放威力、更加锐利。

  厘清责任清单,明晰“应为”与“不为”的界限。责任分明是问责的前提。如若责任不清,不仅问责没有底气,长此以往,还会衍生出“揣着明白装糊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敷衍式问责,“问下级责任多、问上级责任少”的选择性问责等问题。党员干部履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各异,所承担的责任必然有别。界定责任范围,厘清权责归属,必须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集体决定、分清责任”的原则,根据工作重点任务变化动态调整责任清单,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出了问题该承担什么责任,将责任的开关拧紧、链条压实,才能防止出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现象,形成知责于心、规范履职的良好局面。

  严格问责程序,突出“有威”非“有畏”的定位。问责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彰显问责的严肃和权威。如果在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往往会造成问责泛化滥用,进而衍生出“一拍脑袋”就问责、“一刀切式”问责等种种情形,甚至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患上“问责恐惧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按问责条例规定的范围、权限、程序和标准开展工作,坚决防止“领导意志”“部门意志”“个人意志”代替问责程序,既不能“想问谁责就问谁责、想怎么问责就怎么问责”,也不能搞“降格”问责、“网开一面”,要做到不枉不纵,一把尺子量到底。

  精准发现问题,找准“有位”却“有违”的原因。精准,是问责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问责工作如果“不精准”,对问责对象、问责力度、问责方式把握不当,就会导致问责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很容易变成“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只有把问责的利器准确斩在问题的“七寸”上,才能问到关键处,问准关键人。一方面要精确定位问责对象,结合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建立问责线索筛查研判机制,从关键事入手,从关键处发力,找关键人突破,瞄准“靶子”、把握症结。另一方面要根据问题主因理清责任主体,不搞大水漫灌式问责,既不能让干事创业者“背锅”,也不能以集体责任替代领导责任,让问责更加有的放矢。

  常态容错纠错,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导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干事创业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与情况,出现意外或错误被问责。然而,问责只是手段,推动党员干部高效履责才是目的,绝不能简单一问了之、一惩了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既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为那些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踏实做事、敬业奉献的人才留足“试错空间”,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帮助失责干部正确看待问责,及时彻底整改,对现实表现较好的、取得新的业绩、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大胆推荐使用,以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变“有错”为“有为”,使“有为”者“有位”。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