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扶贫项目“收红包”无疑作茧自缚

2018-07-27 14:57:00来源:大众网作者:辛董超

   辛董超

  有媒体近日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南川区农委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于泽等5名工作人员在扶贫项目验收工作中各收受红包500元,并明知该项目不合格却签署合格意见,致使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上述人员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王于泽等5名工作人员身负验收扶贫项目重任,理应认真负责地做好验收相关工作。但当他们面对“红包”公关的时候,或是认为“你知我知”,收点小钱没关系;或是担心被帖上“不合群”的标签,结果利用职权玩起“障眼法”,将“缺斤少两”的项目验收为合格。在合作社负责人和王于泽等人你情我愿的心照不宣中,一次“没毛病”的验收圆满完成。毫无疑问,这样的验收严重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群众岂能满意,组织岂能被蒙蔽?
  环顾四周,诸如此类在扶贫项目验收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案件并非个例。有的走“安排路线”,听“材料汇报”,看“盆景现场”,验收工作不深不细,导致验收结果“漏洞百出”;有的违规收受土特产、礼金等,受制于“吃人嘴软,拿人说短”,对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串通扶贫项目责任人,检查验收前通风报信,甚至联合造假、欺上瞒下……在组织面前、在群众眼里,真相永远无法掩盖,事实终究浮出水面,王于泽之流的行为无疑是作茧自缚,最终也没能逃过严肃处理。
  “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党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的决胜阶段,仍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存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够、作风不实甚至乱作为等问题。由此可见,越是在此时,越是需要项目验收工作人员“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把验收工作做深做细做透,保障扶贫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负责扶贫项目验收的工作一定要深入项目一线,既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细节,保证扶贫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又要主动到田间地头、门前炕头和贫困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交流,从群众的口碑中排查存在问题、检验项目成效,确保扶贫项目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初审编辑:王封

责任编辑: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