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海右今语(15)

谨防惯性成惰性

2017-09-1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鲁义

  □鲁义

  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惯性”,反映的是保持物体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人的思维中也有“惯性”。不可否认,“惯性”之中有理性,有经验规律值得继承发扬。但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如果一味因循守旧、依赖惯性,遇事不动脑筋、不思进取,久而久之所谓的“惯性”就成了“惰性”,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惯性容易束缚人的大脑,阻碍工作创新,影响工作成效。有些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自以为情况熟悉了,到基层调研习惯于“搞形式”“走过场”,决策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有的领导同志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仍然按照传统思维、传统路径思考谋划工作,上一些“粗老笨重”的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抛到脑后;有的干部抱怨基层维稳压力大,对上访群众习惯于“围追堵截”“看管稳控”,导致矛盾激化,把原本简单的信访问题复杂化。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想把这些工作做好,必须开动脑筋,打破框框,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惯性容易束缚人的手脚,导致行为懒惰、作风庸散。依着惯性办事往往省心省力,同样的事情以前这么做,“照葫芦画瓢”就不易出错,有了这种想法,就容易陷入惯性“陷阱”。比如,在这次中央环保督察中,有的地方和企业存在“闯关”思想、应付心理,采取临时性关停方式敷衍环保督察,等到环保督察结束再开工;个别地方和部门工作简单化,对养殖场、餐饮店、馒头店、洗车点等一关了之。这种做法看似决心很大、措施很硬,实质上是由惯性导致的惰性,是典型的“懒政”,说到底是缺乏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  

  惯性容易滋生惰性,惰性又会助长惯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害了自己、贻误事业。这种精神状态要不得,这种工作方式必须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为山东走在前列、建设强省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