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招商作假”刻不容缓

2016-07-26 10:45:0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吕海峰
吕海峰 
    17日上午,作为中央最高党报的《人民日报》罕见发文直斥招商引资乱象,对招商造假、招商政策不兑现、招商变“招伤”等痼疾进行了严厉斥责。我们注意到,在此文刊登后仅仅几个小时,《光明日报》《中国网》《中国日报》等多个国家及媒体随后发布与此呼应的评论员文章,对招商作假等现象进行了态度严厉的批评。这种密集的批评或许是为中央后续治理招商作假释放试探性信号。(招商引资内参7月20日报道)
    按理说,招商引资既是借力发展,激活资本市场,应对金融危机的助推器;也是引进新鲜血液,壮大综合实力,推动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在竞争、政府在竞争、地区也在竞争,如何能够招来好的企业和巨额的投资就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必选题。一方面可以有效优化就业环境、提升当地的就业率,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向、加快生产要素的流速、加大生产要素的流量,促使生产要素向本地区流动和聚集,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可以说,招商引资的确是一个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然而,一些地方却屡屡出现招商引资工作造假的现象,出现重复签约、反复签约情况,更有甚至把签约当成“面子工程”、来捧场、凑热闹。正如本次新闻所报道的,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显然,跑场子只为了做样子;重复签约少则一二次,多则四五次;有的只是意向性协议,不具备约束力,也往签约项目数里兑;几千万的项目,做手脚能够包装成几个亿——这种种投机取巧的招商造假其实已经屡见不鲜。然而,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绩病”,却是不折不扣的“亚腐败”,并且,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所以,打击“招商作假”刻不容缓。为此,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监督创新,扎紧制度的篱笆,防止在权利上出现“牛栏关猫”情况;另一方面,要创新舆论监督机制,使人民群众也可充分参与监督。只有扩大舆论监督范围,提倡全民监督、网络监督,才能让招商造假的闹剧真正摆场。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