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海报时评

海报观潮丨让“踩踏悲剧”不再上演,从梨泰院踩踏事件说起

2022

/ 11/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坤杰

手机查看

  海报观察员 徐坤杰

  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当地时间11月1日通报,截至当天11时,梨泰院踩踏事故的死亡人数升至156人。另有151人受伤,其中40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在踩踏事故中逝去生命的数量之多让人震惊,而且大多都是在如花的年纪,青春本有无限的可能,但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却在拥挤的人群中戛然而止。

  这起在韩国首尔梨泰院发生的重大踩踏悲剧,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我们如常的生活,激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随着踩踏现场一些细节性的视频、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后,震惊和悲伤没有了国界,如同巨型且密集的涟漪,一波接着一波,仍在继续。

  “踩踏悲剧”带来伤痛,带来警示,更带来反思,而这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事故发生以来,在相关新闻持续被报道的同时,网络上也发布了大量关于此次踩踏事件的反思。像之前一样,人们追问踩踏事件为何再一次发生,思考如何让次生伤害降至最低,更在反思如何让“踩踏悲剧”不再上演。

  前车之鉴,触痛人心的踩踏事件何以再来?

  关于此次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的相关具体细节和原因还在调查中,但通过已有报道和公开细节,我们可以窥见事件发生的大概,即此次在梨泰院的万圣节派对约有10万人参加和聚集,而事发现场巷窄、坡陡,加上在狂欢情绪的感染带动下人们放松了安全警惕,活动又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现场秩序维持力量不足,前期安全预案形同虚设……综合因素下,踩踏惨剧发生确有其必然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月初,距离此次踩踏事件发生仅不到一个月,在印尼东爪哇省玛琅市就已经发生过一起球场踩踏灾难事件,事故导致百余人死亡,媒体报道这是近年来世界上最严重的球场灾难之一。只可惜,人们在很多时候总是健忘,警钟未能长鸣。

  在此次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梳理了以往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踩踏惨案,包括在中东地区因朝圣而发生的历次踩踏事件、在印度人们为庆祝宗教节日而聚集后发生的踩踏事件,还有一些在体育赛事中因群体情绪过激而引发的群体踩踏事件、一些惨痛的校园踩踏事件……

  我们看到,历次踩踏惨剧中的伤亡人数,有成千的,也有数百的,每一次都触目惊心,每一次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警示。

  虽然历次踩踏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环境,但通过观察和比较,也能看到一些共性特点,即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有关聚集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对准备不足、人员聚集中人们放松了警惕、现场维持和疏导措施缺位,等等。

  伤痛持续,雪上加霜的次生伤害何故又至?

  踩踏事故发生后,对伤亡者的厌恶言论、虚假信息以及有关当时事故的刺激性场面在韩国社交媒体上被恶意散播,一些严重泄露个人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做法屡有发生,甚至谣言和无根据的传闻跑在了调查之前,被四处散播。不仅如此,还有媒体报道,在现场周边有小部分人无视灾难仍继续“狂欢”甚至阻碍现场救援……

  可能是因为求知、猎奇、从众,又或是人类其他微妙的心理,踩踏事故就像一面镜子,在其映照中,我们看到了以上这些让悲剧更加悲哀的事情。对此,韩国官方也在呼吁人们克制转发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有关梨泰院踩踏事故伤亡者的帖子,尽量将次生伤害降到最低。

  实际上,如何面对、应对已然发生的悲剧,考验着人们对灾难本应保持的态度、认知和行为。往具体了说,作为身处灾难之外的人们,一旦作出不适当的言行举止,势必会造成“次生伤害”,再次影响和伤害到灾难中的亲历者和受害者;而往大了说,这甚至还影响着类似灾难是否还会重蹈覆辙。

  我们看到,在此次踩踏惨剧发生后,韩国官方宣布指定30日起到11月5日为全国哀悼期,向梨泰院踩踏事件中的遇难者致以哀悼。与此同时,相关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和后续措施正在开展,对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韩国警方正在调查、取证和梳理,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仍然在持续。

  痛定思痛,如何避免“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惨剧”?

  在人类的群体活动中,因人群聚集发生踩踏而导致死伤的悲剧实在不少见。每一次踩踏悲剧发生后,人们总是痛惜,说这是“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惨剧”。那么“本不该发生的惨剧”如何让它就停留在“不发生”中?我们思考这件事,虽然只是“亡羊补牢”,但却十分的必要,且无比的重要。

  一方面,我们看到,事故发生后,相关在踩踏现场如何实现自救的避险“指南”被广泛科普和转发,其中包括遵守公德,预防前置,尽量避开人潮拥挤的场所,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一些安全知识和规则确实值得也必须被反复提及,以实现个人安全弦的时刻紧绷。

  而另一方面,仅靠个人力量显然还不够。人具有社会性,共同聚集、参加大型活动是必然,也是必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层面或者活动主办方就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详备地策划和制作安全预案、科学地设计和设定聚集场所、高效地疏导和管理现场秩序、有效地保障和调度响应力量……这些我们通过惨痛教训而反思得来的经验实在值得也必须被特别重视,以保证社会层面的警钟长鸣。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数字社会”已是日常,数字科技正为我们防范踩踏事故争取了时间、提供了便利,并赢得了主动。在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中,发挥好“数字”优势,用上大数据的力量和高科技的手段,应该能够为我们防范踩踏事故加码。如“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等系统和手段的联动使用,即能对活动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迅速响应。

  梨泰院踩踏事件已经结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又一个“前车之鉴”,但悲痛仍在持续,事件也不会很快就能淡出公众的关注视野,毕竟很多人仍在经历悲痛,甚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这种悲痛,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我们时常感慨,世界很大,以至于人海茫茫,人们各自经历着自己的悲欢。但踩踏悲剧发生后的很多个时刻,又让我们觉得世界很小,以至于人潮拥挤,人们一起经历着相同的悲欢。但愿这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警示,人们不会忘记,能够记住,让踩踏的惨剧不再上演。

责任编辑:刘欣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