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深火热”还需釜底抽薪

2013-08-05 13:32:00来源:大众网作者:一沙一事
    作者:沙元森
  极端天气只是特殊的考验,一些城市不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是集中暴露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缺陷。我们更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祛除各类“城市病”。
  今年夏天,各地气候有些反常,不少城市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南方持续高温,屡破纪录,而北方暴雨不断,引发内涝,还有一些城市兼而有之,在“烧烤模式”和“水煮模式”之间来回切换。
  有专家认为,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关联。既然“环球同此炎凉”,暴雨和炎热到来似乎不可避免。一些地方面对极端天气颇为被动,经常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下暴雨,起内涝,摆出听天由命的架势。在现代社会,极端天气一定要产生灾害甚至极端灾害吗?其实未必。极端天气只是特殊的考验,一些城市不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是集中暴露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缺陷。
  有心人不难发现,一些城市受淹并非都因为“天公不作美”。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漏洞,早就显现,甚至已经到了“逢雨必涝”的地步,赶上极端天气,当然是雪上加霜。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上都有类似的通病,比如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马路很宽、大楼很高,乍一看也很漂亮,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最清楚,好看不等于好用。一些城市宁肯花大力气建设人气稀少的“鬼城”,也没有耐心去维护或者改善老城区的地下管道,因为前者相比后者更容易出看得见的成绩。而在群众的眼里,外观气派却不宜居的城市,无论投入有多大,都逃不过“形象工程”的嫌疑。今年夏天频发的极端天气,应该引起更多城市管理者觉醒,如果不能真正建设一个为民、惠民的城市,无论多么光彩的城市形象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表面光”。
  也有一些城市的天气灾害本来不应该如此严重,但是因为城市规模庞大,从而放大了极端天气的危害。今年夏天对“火炉城市”的议论比较多,无论排行榜有几种版本,总的来看同一区域大城市要比小城市热。在上海、杭州这些规模很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尝到了“热岛效应”的厉害,但是又无处可逃。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各种“城市病”的发生几乎无可避免。唯有合理地调节城市人口规模,才能避免“城市病”的加剧。而严峻的现实是,各类优势资源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人口也随之聚集。个别城市也在有意识地提高城市门槛,试图把外来人口挡在城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更多的城市却在憧憬“国际化大都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的梦想,总想着把自己的饼摊得再大一些,把城市的发展片面地理解为规模的扩张,而不是质量的提高。
  “水深火热”的城市生活,是极端天气的后果,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警报,这些问题之前就已显现,以后或许还将长期存在。疏通地下管道,提高防洪能力,做好高温防护等工作,各地固然还要继续做下去,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通过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来引导人口的流动。最终,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祛除各类“城市病”。

初审编辑:韦国骞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