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何以抛出“运动机器论”

2013-09-04 14:48:00来源:大众网作者:云戈说话
    作者:毛开云
    由于伤病,陈一冰没有参加本次全运会,但他因此遭到了天津体操队的冷遇。天津队有关领导认为,陈一冰是不想为地方队作贡献,这让陈一冰备感委屈。同时,他也很难接受有关领导只把运动员当成“运动机器”的做法。(9月3日《中国青年报》)
    陈一冰不想为地方队作贡献,这个说法很难服众。作为奥运冠军,陈一冰不仅取得了辉煌成绩,更展现了良好的体育风范。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吊环王”之称的陈一冰,在吊环上表现完美却屈居亚军,正当包括国外媒体在内的观众都为他鸣不平时,他却带着大度的微笑,热情地拥抱了自己的对手。这一幕,有媒体评价陈一冰获得了“人生金牌”。陈一冰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员,全世界观众心里都有数。
    陈一冰抛出“运动机器论”,不是信口开河,完全是业内潜规则,刘翔就是一个典型。2004年,刘翔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奥运冠军,成为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然而,由于严重的右脚跟腱伤,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在预赛首轮就遗憾地退出比赛;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又因伤未能完成赛事,最终单腿跳过终点。最近,赴美治疗训练近11个月的刘翔返回上海,尽管刘翔表示重返跑道,但招来诸多议论:“刘翔还能飞起来吗?”更让人疑窦丛生的是:刘翔重返跑道是自觉自愿,还是被当作“运动机器”,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公众。
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姚明,不愿意把自己变成“运动机器”,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退役,令无数国人唏嘘感叹。但是有谁知道,姚明的受伤部位达14个,可谓全身上下伤痕累累;有谁知道,姚明是左脚第三次应力性骨折,不得不离开赛场……姚明退役后,精心经营自己的篮球俱乐部,热心各种公益活动,还担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和荣誉大使,这何尝不是为上海、为国家做贡献?
    有的地方、有的领导之所以把运动员变成“运动机器”,说到底,就是被体育成绩迷蒙了眼,让体育GDP压弯了腰,陷在政绩里无法自拔,把官帽看得高高在上。否则,怎么会出现“要成绩不要身体,要政绩不要生命”的咄咄怪事?对运动员多些人文关怀,对健康和生命多些敬畏,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全社会尤其是体育主管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初审编辑:韦国骞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