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本不该被词典“收编”

2016-07-20 13:38:00来源:大众网作者:刘建国
 作者:刘建国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进行了盘点。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榜上有名。调查显示,89.6%的受访者会频繁接触网络用语,66.9%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57.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7月19日 《中国青年报》)
  不难发现,如今的网络语言发展之迅速,确实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影响现代汉语的整体格局,并对国人的语言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正因为如此,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建议网络语言应被收进词典。但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正是在于与传统方式有别,假如被词典“收编”,反而丧失了固有的本色和属性。
  仔细观察,近年来我们周围的网络语言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不过,网络语言的“热”具有时效性,只是在短时间内“蹿红”,并不可能长期保持影响力。现实中,太多的网络语言都在一个时间段中成为热点,但稍纵即逝之后,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之所以如此,正是在于网络语言具有随意创造性,缺乏严谨、规范、有序的语词逻辑。假如,将这些网络语言收进词典,以是否进入词典来衡量其价值,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和认知。
  网络语言是否被收进词典,其实并不重要。相反,假如将网络语言收进词典,反而使网络语言的活力被束缚,而词典也会变得不伦不类。现实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学生在交流、考试时,使用一些网络语言,而这并不值得提倡。网络语言犹如清凉可口的小菜,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在正统重要的场合中,还是应该使用规范有序的语言。更何况,某些网络语言粗俗不堪,口头上的交流已经令人心生反感,假如再被收入词典中,岂不是对词典的“亵渎”?
  应该说,网络语言的诞生,正是与时代背景具有联系,是不同时代的特殊产物。通过网络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和解读一个时段的社会热点,洞察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抛开时代的影响,网络语言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活力”,将他们收进词典,也并不会产生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即便,某些震撼心灵的网络语言,也不过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一旦时过境迁,这些网络用语必然随风而去,很难在人们心中再次掀起波澜。
  网络语言应该归于网络,而不应该被词典“收编”。即便,网络语言被词典“正名”,也是多此一举。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遵循其属性和规律,给予它们足够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不必非要纠结于是否收进词典。反之,当人们对网络语言秉持宽容心态,网络语言则会推陈出新、去芜存菁,岂不更好?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