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遛娃师月薪万元”,没必要羡慕嫉妒恨

2017-04-25 09:08:00来源:人民网作者:杨朝清
 杨朝清
  遛娃是个技术活。到哪儿遛?怎么遛?考验着年轻爸妈的脑力和体力,也吸引了众多亲子企业的目光,成为不少商家掘金的窗口,“遛娃经济”应运而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多,“遛娃”行业前景广阔,而且遛娃师的收入不菲,专门陪着孩子玩,就能月入近万元。(4月23日 浙江在线)

  伴随着社会变迁,一些新兴职业不断进入并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论是代驾,还是“职业遛狗人”,抑或“职业遛娃师”,在社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消费者有新出现、新产生的需求,市场上也会提供对应的服务。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新兴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新兴职业表面上风光无限,给人一种“轻轻松松挣大钱”的错觉;实际上,在那些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 “敢为天下先”的劳动者也有自己的爱与痛。遛娃不仅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有过遛娃经历的人大都会明白,遛娃没那么简单、轻松;“职业遛娃师”不菲的收入,是依靠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

  寓教于乐地组织孩子们玩耍,培养和塑造孩子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需要“职业遛娃师”花心思、下功夫。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今天,许多孩子缺乏集体生活或与陌生人相处的经验;“职业遛娃师”通过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既让孩子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也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指出,“劳动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境遇,是一种把自己的标准取向引向自我的实在性”。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社会认同的一个过程。拥有幼教、体育等相关的专业背景,具备一定的医疗、救护技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技能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职业遛娃师”并没有原罪。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一些新兴职业尚未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方面,行业准入门槛的缺失,让“职业遛娃师”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如果产生消费纠纷,或者在遛娃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消费者和商家应该如何进行利益博弈?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选择那些有资质、有信誉的“职业遛娃师”。

  对于新兴职业的高薪,我们没有必要戴上“有色眼睛”,羡慕嫉妒恨;对于新兴职业的“野蛮生长”,我们有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地给它戴上“紧箍咒”。新兴职业传递了一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价值追求,这不仅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应有的激励和回报,也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让新兴职业更好地惠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既有助于促进这个世界的“有机团结”,也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