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海报观潮

海报观潮 丨以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为美好生活打底

2023

/ 07/2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熊苗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评论员 熊苗

  一串绿松石“项链”,在山东省博物馆的橱窗里,散发着质朴又耀眼的光芒。这串绿松石,出自距今约5800~43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正在省博物馆参加“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展厅里,那些“修旧如旧”的陶器玉器青铜器,它们是礼器还是曾经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令驻足者无限遐思。

  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灿烂文明,在这片我们和他们共同生活的沃土上,仍然有着可以触摸的温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温度和亲近感来自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这种力量和自豪感来自于数千年文明不曾中断的自信。这种自信和传承,塑造着过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还有未来的中国。生命不息,传承不断,文明不止。

出土自山东滕州岗上遗址的绿松石串和玉环。

  追问“最早的中国”

  今年3月,一名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在网上吐槽自己的专业是“全网最冷门专业”,没成想却收获了一众粉丝。很多网友给她留言,“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让她大呼惊喜。

  这应该是越来越多国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博物馆热、文物热、文创热,曾经的冷门小众,变成了“国风国潮”,成为引领大众探源中华文明的草蛇灰线。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恐怕是很多人追根溯源绕不开的问题,不同的人心中或许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在第一片甲骨文里,有人认为在炎帝和皇帝的传说里,有人认为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里,有人认为在二里头遗址所在地……考古在继续,研究在继续,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就在继续。追问的过程或许比追问的结果更重要。

  穿越时空,时间会消散,但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共同存在于我们的骨血之中,不曾消散。比如大年三十,不管如何艰难,人们都要往家的方向去,这就是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文化基因里流淌的血液。追问“最早的中国”,是寻根问祖,是寻找价值认同和归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答案还在文化认同里,在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里。

  今天,人们对打卡一座座城市的文化场馆“上头”,“文化场馆热”的背后,饱含着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扛起新的使命

  回答好“我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是每个民族不容回避的“灵魂拷问”。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海岱地区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时期非常重要的区域,其考古价值不言而喻。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再到岳石文化时期,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一直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芒,而又逐渐与其他文化频繁地碰撞、交流与融合——这种互动融合既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独特贡献,本身也代表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埃及文明由于其封闭性而丧失发展动力,成为文明进化道路上的“木乃伊”;相反,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特性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元素,更新自己,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文明。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完成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更好地坚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开放包容的另一面则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更好地坚持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才能更好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形成正向循环

  今年春末夏初,“礼衣华夏 风月无边”泰山汉文化节在泰安启幕,吸引了众多汉服爱好者和市民游客的关注。而此前随着菏泽曹县一起火出圈的,还有当地的汉服产业,成为当地的名片之一。这些实践都是以“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兼容发展的鲜活案例。

  只有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让文化遗产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在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下,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水涨船高,近年来,国潮即是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形成了一股触发情感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

  “山东手造”“黄河大集”等正是通过让文化遗产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赋予其更鲜活的生命力。当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形成正向循环,就能相互促进,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推动文化传承。

  博物馆里的绿松石穿越千年,光芒不息,正如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生生不息,如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历经激荡融合生生不息。今天,无论是美好精神生活,还是美好物质生活,都离不开文化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离不开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

  “何以中国”?海岱考古给出了山东地区一路走来的答案;未来,山东将用“实践”给出“去往何处”的答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践文化、塑造文化、提炼文化,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文明的沃土,必将以实践滋养出更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