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贫困生的心理沟通与情感疏导

2012-08-20 09:52: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锦秀文
   陕西科技大学男生张某怀疑自己的贫困补助受到班长作梗,便与班长产生矛盾,后预谋持刀杀死班长。8月18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对杀死班长的犯罪嫌疑人张某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8月19日《华商报》)
  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也不容易,当一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因贫困补助而杀人时,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让人错愕的悲剧。我们在谴责这位贫困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同时,也要反思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沟通与情感疏导教育的缺失。
  现在,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大学生,国家和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社会各界也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但人们在关心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困”。贫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事实上,有些贫困生因为和周围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
  表现到具体事情上,有些贫困生虽然明知“知识改变命运”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当现实与理想有一定差距时,有人就对个人的前途和社会产生怀疑。有些贫困生因为内心的极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极度自傲来掩饰自己,极度的逃避心理使他们离群索居,不参加班级活动,也不关心周围,更不关心集体。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家里没有钱,没有背景,读完大学也难找到好工作。于是在大学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有的不去上课,也不去勤工俭学,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每天唉声叹气、愤世恶俗,还宣扬读书无用论。
  面对贫困生心理上产生的自卑和迷惑,作为教书育人的大学当责无旁贷,应该大力宣传自强不息的精神,用精神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同时,高校也要定期召开与贫困生的对话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在学习生活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帮助、互助、沟通来关注和满足贫困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化解他们对于人生、理想、志向的种种困惑与迷盲,让他们遇到事情不要以“走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贫富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贫困生这一社会现象还将长久地存在下去,让他们能够摆正心态,只有从社会变革的大氛围去引导他们,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办法解决其精神心理失衡现象,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司君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