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好的成长是“与父母在一起”

2012-10-17 09:29:00来源:大众网作者:文/张西流 图/唐春成

    

    作者:文/张西流 图/唐春成

  13岁的小云是湖南株洲人,跟奶奶在家读书,父母在云南打工。108日上午,小云的父亲尹先生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小云因为不愿意去上学,吞下了3枚缝衣针。尹先生赶紧搭飞机赶回家,带着小云来到省儿童医院就医。为什么要吞食缝衣针?小云说:“就是不想上学,我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10月12《潇湘晨报》)
  只为了能够“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农村留守女童小云不惜“吞针”,这不仅让父母忧心,更反映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今天,全国有近5000万留守儿童散落在广大农村各个角落里。由于长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他们多数在精神感情层面不能健康成长,不少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由于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失却了畅通的倾诉渠道,他们产生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悲观消极等。而一旦形成了非健康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艰难得多。加上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导致孩子们厌学、逃学、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有的流落街头,甚至走上犯罪之路;有的不幸被拐骗或利诱,成为童工;有的遭遇溺水、车祸、中毒等意外事故,生命之花过早凋谢。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与父母在一起。可是,因为面前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物质与政策性障碍,使他们很难在父母的打工地居住和上学。
  既然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那么城市就应该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接纳他们的子女入城读书。要知道,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接受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进城务工人员有房住,要破除户籍制度对他们入学的限制。其实,户籍与学籍脱钩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是,我们是否具有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决心和勇气。 
  城乡二元分化的长期存在,让留守儿童成为难以抚平的一块疤痕,这是全社会的伤痛。因此,解决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在城市平等入学,显得尤为迫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