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某党某派的代表”

2009-07-30 10:4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金岭

  这些年来,总有人大代表站在某个行业或利益群体的背景上来发言,有的发言甚至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人大代表该代表一个行业或一个利益群体发言,还是该代表人民的普遍利益发言,这是媒体经常议论的话题。

  9日,吴邦国委员长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说:“要充分认识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人大代表不能做“某党某派的代表”,吴邦国委员长的话讲得很明确。这样,我们希望人大代表们代表人民的普遍利益发言,就有充分的依据。

  不做“某党某派的代表”,就必须有超越狭隘利益的广阔胸襟。既然有利益分化存在,代表一个群体或行业发言,固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固然应该理解和包容,但是,那些摆脱了狭隘的利益背景、代表了人民普遍利益的发言,则更值得我们尊敬,更符合人民的期待,更应该是代表的职责所系。事实上这是可以做到的。陈光标是个富豪,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是南京市的人大代表,但他却“呼吁向富人征收遗产税”,他说:“我认为,富人应该缴纳遗产税,至于这个遗产税的比率,至少应为60%。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让我们看到,超越个人的利益,为公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可能的。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不是某个行业或利益群体选出来的,当然不能做“某党某派的代表”。直接选举的代表,是各自选区的选民们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像全国人大代表这样间接选举的代表,是各自选举单位的人大代表层层选举出来的。不管是直接选举的代表,还是间接选举的代表,都不是“某党某派的代表”。一个行业或某个特定群体的利益当然也要表达,但不能置于人民的普遍利益之上。比如来自垄断行业的代表,如果能摆脱本行业垄断利益的影响,为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而努力,就更能赢得人民的敬重。

  基于利益分化的现实,人大代表即使不能摆脱一个行业或群体的利益背景来发言,至少也没有必要把某些利益强调到极致,甚至强调到刺激公众神经的地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多方面,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等,缩小这些差距,正是科学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这些差距显然不可能一下子缩小,这就需要我们把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利益分歧,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使之不至于影响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不至于影响发展的大局。我们社会的精英群体和主流舆论,都不应该扩大这种差距造成的分歧,而应该尽力弥合某些分歧,求真正的大同,求真正的共识,而不能一味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发言就刺激公众的神经,比如说公务员是弱势群体啦等等。

  人大代表既然“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那就应该是为人民的普遍权利和利益而奋斗的人。如果我们的各级人大代表中能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人,那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的进步,将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