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传媒焦点

2009-09-24 11:20:00来源:青年记者作者:
    ☆昆明试水“舆论监督法制化”
  昆明市检察院最近公布了《征求〈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意见的公告》。“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者,将被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应当对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等,成为该《条例》备受关注和赞誉的亮点。
  点评:昆明市将保护新闻舆论监督列入地方法规,可谓“破冰之举”。这让人想到去年2月16日昆明另一“开先河”的做法,当天《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看来仇和的昆明新政,其意不仅在转变“官念”,而且要对行政效能加以制度化、法制化保障。
  ☆云南禁止媒体给群众乱扣帽子
  云南省陆良煤矿施工纠纷发生后,当地个别媒体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按照惯性思维在稿件中称“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农村恶势力煽动下,围攻煤矿施工人员和公安民警”、“村民阻挠施工影响工程进度”,等等。
  云南省委宣传部及时发现了新闻报道中这些“刺眼”的用语后,当即提请有关媒体予以纠正,并于8月28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不能在有关权威调查结论尚未作出的情况下就随意给事件和群众定性,不得随意给群众乱扣“刁民”、“恶势力”等帽子,禁用、慎用“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一小撮”等容易激化矛盾、群众反感的形容词。在事件尚未完全平息、群众诉求未得到圆满解决时,还应尽力克服“目前群众情绪平稳”等想当然的强加于群众、代群众表达的模式化官话、套话。
  通知指出,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虽然诱因复杂,但矛盾的焦点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上,往往与党委政府决策不当、工作不力、作风不实有关。党委政府一定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一味指责群众。对于没有充分事实依据就给群众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行为,即使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提供的新闻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说法,新闻媒体也应该拒绝报道。
  点评:对云南省委宣传部的这个通知,有媒体评论说是一份“令人意外的宣传通知”,“完全跳脱旧有路数,几乎是一份政治文明的理念说明文。”此前,今年7月下旬,在吉林通钢事件发生之后,新华社也刊发了《群体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的述评文章。清理和检讨这些难孚人心的陈词滥调,对党政官员而言是执政理念的转变,对新闻媒体而言则是新闻理念的转变。正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所说,新闻媒体应重视改造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给群众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话语方式,不仅新闻媒体要坚决摒弃,也需要从文件、会议、报告、讲话等官方话语体系中清除掉。

  ☆美国《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8月24日根据《破产法》第11条,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计划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完成债务重组,其债务有望从22亿美元削减至5.5亿美元。《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以温暖人心的故事和隽永文风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但近年来,受互联网阅读等冲击,《读者文摘》发行量急剧下滑,拖累广告业务收入,债务则持续上升。上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读者文摘》发行量超过1700万份,而去年滑落至800万份。
  除招牌《读者文摘》外,《读者文摘》公司还拥有90多份杂志,每年销售约400万册(份)书籍和音像制品。根据破产重组计划,《读者文摘》公司不会裁减员工,也不会出售旗下分支机构。
  点评:不少人将“破产”和“破产保护”混淆,“破产保护”并不是“破产”,不是要倒闭歇业了。破产保护会减免公司的一部分债务,通过资产重组公司可以继续运营。因此《读者文摘》仍有可能恢复元气。
  又一个美国纸质媒体的神话破灭了,不免使国内同类媒体打一个寒战。这提醒国内媒体:一方面避免高额负债经营,另一方面应更积极地适应网络化生存。目前国内互联网的普及率是25.5%,远没有达到美国70%以上的普及率,因此国内的传统媒体还会有一段缓冲的时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