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责任担当

2010-06-07 16:27:00来源:青年记者作者:郝丽霞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热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也因此成为各新闻媒体卫生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危及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极易引起群体性恐慌和不安,还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必须时刻牢记并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既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地展示事件的真实面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给予适当和准确的解说,帮助公众积极应对危机,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更要把握好方向和分寸,正确引导舆论,创造出有利于事件处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的舆论环境。

  承担起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职责

  真实、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责。当某个地区有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了解世界或我们周围的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多少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这种事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等。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获取准确、可靠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应快速反应、争分夺秒、主动出击、及时深入一线调查采访,掌握事实真相,客观、准确地将信息告知公众,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和互动的时代,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的兴起,使得各种信息无处不在、真假掺杂、鱼目混珠。如果新闻媒体在涉及到有关公共安全、公众利益的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动作迟缓,报道不及时,或保持沉默甚至隐瞒不报,其他传播途径所散布的虚假信息就有可能成为主流信息,从而影响公众的情绪、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新闻媒体能够及时、准确报道事件真相,就会抑制甚至封杀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以2003年“非典”报道为例,疫情初发时,我国大众媒体在广东发生的“非典”事件中连续20天知而不报,结果造成了恐慌,非但没有遏制住事态发展,而且使它有更加恶化的趋势。而当新闻媒体在当年4月中下旬调整了“非典”报道的策略,全面介入事件后,初期那种谣言满天飞的现象就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并且让人们在经历短暂的恐慌后很快调整心态,正确应对。

  事实证明,在突如其来的灾难、疫情面前,新闻报道越快,流言就越少;新闻报道越深入,公众恐慌就越少;新闻报道越准确,经济损失就越小。因此,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凡不涉及保密的,新闻媒体都有责任把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告知群众,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担当起传播知识、科普教育的职责

  新闻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传播知识是其功能之一。从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角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解释性报道,促进突发事件科学、有效地解决,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新闻界的重要使命。

  一家对社会与公众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应该对影响着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新问题、新冲突进行深入浅出、全面深刻的解释,以保证公众真实、全面、及时、深刻地了解其生存环境的变动状态。2009年3月底4月初,当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虽然中国尚未发现疫情,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新闻媒体都认识到了对公众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的重要性,及时采访医学专家,对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传播途径和方式、和一般流感以及禽流感有何区别、传染与吃猪肉有无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读,使得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日后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打了“预防针”。

  后来,随着甲型H1N1流感的不断演变和升级,媒体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普及更是铺天盖地。《河北科技报》发挥专业报的长处和报社掌握着一大批医学专家的优势,开辟了“揭秘甲型H1N1流感”专栏,从什么是流感病毒、如何分型、其致病性、历史上几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情况、发源于墨西哥和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最初为什么被称为猪流感、哪些人对甲型H1N1病毒易感、甲流的诊断依据、各种情况下如何预防甲流等,进行了连续性、全方位的介绍, 不仅对公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更主要的是唤起了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了群防群控的氛围,为狙击、歼灭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承担引导舆论、稳定人心的职责

  所谓引导舆论,就是媒体要做客观公正的报道,将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每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总会伴随着各种流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在危急时刻,人群的思想和感情通过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进入情绪化的集体无意识状态,这种情绪的爆发常常隐藏着巨大的破坏性,容易冲动、失控而导致群发性事件。因此,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新闻媒体要快速反应,及时传播政府官方发言人、权威专家等发布的权威信息,澄清谣言,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消息,让民众了解事实真相,避免危机事态扩大化。

  2005年9~11月,整个世界几乎都笼罩在禽流感的阴影之下,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并且还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和患病死亡的报道,一时间禽流感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当时有不少传言说,当年禽流感有可能导致人禽流感的爆发流行,届时全球将有百万人死亡。虽然河北省当时并没有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出现,但也被流言搞得人心惶惶,许多人不敢吃鸡蛋、鸡肉。《河北科技报》记者及时采访了河北省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对什么是禽流感、会不会传染给人类、人类如何预防等一系列百姓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权威性的介绍,消除了人们对禽流感的恐惧,教会了公众科学的预防方法,对稳定人心、稳定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国家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和国家的使命。

  承担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职责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分国别、民族、部门和单位的界限,尤其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要在短时间内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仅靠政府和卫生部门势单力薄地完成应急处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紧密依靠群众的力量,广泛动员各地方、各部门、各条战线、各界群众联合行动,协同作战。

  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体现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阵地作用,在关键时刻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把党和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指示和措施传达给群众,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让公众和政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同时把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人们的反应及态度及时准确地上报。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报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