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假新闻泛滥的思考

2010-06-07 16:37:00来源:青年记者作者:王云芳 王雪芹 纪瑞莲

  ● 王云芳 王雪芹 纪瑞莲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和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也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的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新闻界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假新闻泛滥之因

  目前,假新闻屡禁不止,甚至有泛滥之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不当竞争,以噱头吸引读者

  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传媒市场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过度地发展同一种媒介,势必形成不当竞争。一些媒体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迎合受众,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有的采用不当手段,编造桃色、离奇、恐怖等假新闻,以噱头制造卖点,吸引受众眼球;有的以独家报道为招牌,编造虚假新闻,招摇过市,蛊惑受众,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求得经济效益的提升。

  2.应付考核,东拼西凑完成任务

  现在,许多新闻单位建立各种考核办法,用经济杠杆对新闻稿件进行量化管理,稿件的刊发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考核无可厚非,但如果只以数量为考核依据,极易造成编辑记者疲于应付的境地。记者们时间紧,任务重,采访难深入,即使选好了题目,因时间所限,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也难以写出有深度的好稿件;有的记者为完成任务贪图方便轻松,投机取巧,向被采访者索要材料,或电话采访,不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东拼西凑,应付糊弄,甚至出现低级错误。岛城某报的一名记者采访某单位的一位老优秀党员、老模范,不仅没有反映出被采访者的感人事迹,竟连被采访者的名字都写错,对被采访人极不尊重;有的从网络中下载,改头换面交差了事,甚至原封不动,连原来的错误也加以复制。所以,不科学的单纯以数量为指标的稿件考核,为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便利条件。

  3.自由撰稿,为假新闻推波助澜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的激烈竞争,社会上也出现了“自由撰稿人”,但其层次良莠不齐,出类拔萃者鲜有,鱼目混珠者甚多,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所谓“撰稿”、“写作”的唯一目的便是赚钱。他们深谙一些媒体和编辑的胃口,怎么离奇怎么写,怎么吸引眼球怎么编,结果是严肃的自由撰稿人极为罕见,炮制虚假新闻者却比比皆是。

  4.新生力量,尚需在实践中磨砺

  近年来,传媒业发展迅猛,各新闻单位大量引进新生力量,这批人有激情、干劲足、思想活跃,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他们代表着新闻媒体的未来和希望。队伍年轻化,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年轻人激情有余,稳重不足,有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冲动,头脑发热,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刚走出校门,缺失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需要在实践中磨练。他们当中有的居高临下,不是客观、公正地再现新闻的真实面貌,而是独出心裁,导演出一出出闹剧;有的投机取巧,极易成为“自由撰稿人”的同盟军。

  5.道德缺失,金钱成为假新闻的敲门砖

  经济的发展,为新闻媒体中的拜金主义者提供了舞台,也为有政治企图者提供了利器。拜金者把新闻当做商品,用金钱进行交换;有政治企图者从个人利害得失出发,通过新闻手段牟取私利,或者人为制造政绩,或者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罪行。两者纠缠在一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就可以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本没什么政绩,一夜之间可以成为典型人物、改革家、先进者;有些人原本是贪污犯、腐败分子,却通过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在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中被宣传得神乎其神。个别人拿红包、封口费已习以为常,为腐败分子脸上贴金的事例举不胜举。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毒瘤,已严重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新闻的社会公信力。这也是假新闻的重要来源。

  6.管理不严,虚假新闻屡出笼

  近几年,假新闻屡禁不止,固然有社会的大环境,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媒体的内部。凡是屡屡出现假新闻的媒体,一是决策者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或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以期引起受众关注,扩大影响力,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二是审查不严,没有建立严格的稿件审查制度,或是建立了制度却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形同虚设;三是人情稿,明知报道不实,碍于情面,或是吃请、拿红包,搞有偿新闻;四是编辑记者能力、水平所限,组稿不力,拼凑版面或凑足时段……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假新闻屡禁不止,是媒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媒体内部的决策失误、导向偏差和管理不力,是假新闻不断出笼的根本原因。

  从媒体内部入手铲除假新闻

  要从根本上杜绝假新闻,必须从媒体内部入手,抓住源头,杜绝漏洞,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假新闻这个毒瘤。

  1.必须纠正导向偏差

  凡是屡屡出现假新闻的媒体,大都是领导层决策有问题,导向上出现偏差。要从内部杜绝假新闻,必须从决策层入手。决策者要为本单位找准定位,实行错位经营,既要竞争,又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特色上求发展。一个媒体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必定缺乏竞争的优势,势必陷于恶性竞争的漩涡,使假新闻有可乘之机。只有决策者导向正确,才能保证从源头上遏制假新闻的泛滥。

  2.建立领导问责制

  当前媒体出现假新闻,大都是进行内部处理,简单地处理当事人或开除当事的编辑记者了事,决策者、把关者安然无事,没有层层追究责任。这样不能引起有关单位领导的重视,也不能引以为戒,加大措施,千方百计杜绝假新闻。如果建立领导问责制,层层问责,逐级处理,决不姑息,不论涉及到哪一级都绝不放过,那才能真正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杜绝假新闻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3.加强内部管理,坚持层层把关

  近年来各级媒体虽然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制定比较详尽的内部管理规定,但执行的力度不一、贯彻不力的现象或轻或重地存在,因会议、应酬等原因,不能坚持逐级严格审稿、审片的现象时有发生,使部分假新闻轻易过了审查关。因此有必要重申:在媒体内部必须雷打不动地坚持层层把关,从制度上切断假新闻的传播渠道。

  4.加强队伍建设,持之以恒地进行三项教育活动

  针对各类媒体大量引进新人的现实,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年轻同志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培养青年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下大力气培养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使他们从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提高鉴别事实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假新闻无机可乘。

  5.杜绝有偿新闻、人情稿

  有偿新闻、人情稿是假新闻的重要来源,对此,新闻单位要从有无政治生命力的高度来认识,从反腐败的高度来认识,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人情稿;要把惩治有偿新闻同队伍建设、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6.对自由撰稿人建立诚信档案

  自由撰稿,已成趋势,只能疏,不能堵。媒体对此必须正视,既不能趋之若鹜,也不能敬而远之,更不能势不两立。应对自由撰稿人建立诚信档案,媒体可选择诚信度高的进行合作,但对稿件必须认真核实,严格把关;对编造、杜撰假新闻的 “自由撰稿人”要坚决封杀,让其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让他们远离新闻,真正净化我们的报刊和广播电视。

  媒体要彻底杜绝假新闻,不仅媒体自身要自觉远离假新闻,同时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开展新闻打假,让假新闻永离媒体,使新闻部门真正成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作者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城阳广电中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